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新闻快报>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兴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兴海县2014年草地检测报告的通知

2014-12-29 10:30:41 兴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县农牧局制定的《兴海县2014年草地检测报告》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1229

 

 

兴海县2014 年草地监测报告

 

根据《青海省草地资源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和《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要求,我站于2014725日至820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天然草地及人工草场进行了产草量测定,现将监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兴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介于东经99°01'-100°21',北纬34°48'-36°14',全县土地总面积12181km2。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谷地和高原盆地相间出现,但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5320m,最低海拔2730m,平均海拔4300m。兴海县气候具有显著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不明,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牧草生长期日照10501280h,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416mm,年蒸发量1300mm。兴海全县辖43镇,57个村,1个国有牧场。截至2011年底,全县牧户数为17215户,人口76769人。兴海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民族地区,畜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也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县共有饲用植物364种,占全县植物总种类的34.57%,主要分属21种,其中禾本科、豆科、菊科、莎草科、十字花科、藜科、蔷微科、百合科、蓼科等9科的饲用植物占饲用植物总数的90.11%

二、监测内容

(一)样地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反映我县草地资源与生态状况,本次监测共取样地26个,测产样方78个,样地布设范围E35°0142.3″—E35°5857.6″,N 99°2414.7″—N 100°1122.8″之间,共照样地景观照26,样方俯视照78,入户调查10户。

(二)监测草原类型情况

1.高寒草甸类:主要分布于河卡镇、温泉乡和子科滩镇海拔36004200m的地区,气候寒冷湿润,年均气温-2℃—-4.6℃,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牧草生长期120150d,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植被以中生和湿中生植物为主,主要建群种有高山嵩草、线叶嵩草、矮生嵩草、西藏嵩草,主要伴生种有异针茅,冷地早熟禾,细叶苔草、洽草、紫羊茅、园穗蓼、珠牙蓼、多枝黄芪、西藏蒲公英、长毛风毛菊、美丽风毛菊、乳白香青、矮火绒草、甘肃马先篙、短管马先蒿、金露梅、鬼箭锦鸡儿、三叶草、多列委陵菜等,不可食杂类草和毒草有黄花棘豆、狼毒、马蔺、蓝翠雀花、麻花艽、川西獐牙菜、达乌里龙胆、肉果草、花锚、柴胡、甘青乌头、梳齿银莲花、高山直梗唐松草、青藏大戟、泽漆等。该类型草地植被覆盖度85%90%,草本植物平均高度37cm,植被低矮稠密,草地优势种主要以莎草科嵩草属植物为主,属优良牧草,适口性好,种类丰富,营养价值高。该草地类型耐牧性强。

2.温性草原类:主要分布在河卡镇塔拉滩、曲什安镇纳塘滩、中铁乡吉浪滩、唐乃亥乡子科滩等海拔3600m以下的阳坡。年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240400mm,牧草生长期150180d,土壤主要为栗钙土和淡栗钙土,质地为壤质和沙壤质,土层较为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植被以温性、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建群种有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等。主要伴生种有冷地早熟禾,扁穗冰草、赖草、紫花针茅、冷蒿、阿尔泰狗哇花、多枝黄芪、二裂萎陵菜、矮火绒草、甘肃马先蒿、美丽风毛菊、乳白香青、异叶青兰等。不可食杂类草和毒草有棘豆、狼毒、达乌里龙胆、麻花艽、披针叶黄华、马蔺、高山直梗唐松草、醉马草等。草地植被覆盖度在20%80%,草层高度在20120cm(芨芨草为主)和333cm(以固沙草和针茅为主),本草地类植被稀疏,种类单纯,以禾本科芨芨草属、针茅属和固沙草属为主,产草量低,土地沙化比较严重。该草地类型耐牧性差。

3.高寒草原类:主要分布在中铁乡、龙藏乡、温泉乡海拔33003600m的山地,气候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0.7-2.7℃,年平均降水量在350mm左右,牧草生长期150d左右,土壤以高山草原土为主,土层较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建群种为紫花针茅,是青藏高原特有种。伴生种有冷地早熟禾、扁穗冰草、赖草、克氏针茅、羊茅、垂穗披碱草、柳叶菜、风毛菊等,不可食杂类草和毒草有青海黄氏、柴胡、小花棘豆、达乌里龙胆、麻花艽、披针叶黄华、圆萼刺参、黄缨菊、青藏大戟、狼毒、黄帚多吾、伏毛铁棒锤等。草地植被覆盖度50%80%,草层高度1521cm。本草地类在全县南部三乡植被覆盖度较大,植株低矮,种类较多,以紫花针茅+杂草类草地型面积较大,不可食杂毒草多,针茅种子成熟时对牲畜有伤害。该草地类型耐牧性较差。

4、山地草甸类:主要分布在中铁乡海拔在3000--3800m的山地,龙藏乡、温泉两乡所占面积比重相对较小,气候相对湿润,牧草生长季平均气温在10--18,年均降水量400--600mm,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甸土,土层较薄,主要以具灌木的线叶嵩草、具乔木的矮生嵩草两种草地型为主,建群种有线叶嵩草、矮生嵩草、珠芽蓼、圆穗蓼等,伴生种为鹅绒委陵菜、草地早熟禾、紫羊茅、青藏苔草、矮火绒草、异针茅、发草、马先蒿、美丽风毛菊、钻苞风毛菊、千里光、乳白香青、柔软紫菀、长果婆婆纳、短管马先蒿、金露梅、小大黄等,不可食杂类草和毒草有黑柴胡、劲直黄芪、高山直梗唐松草、小金莲花、蓝翠雀花、达乌里秦艽、狼毒、黄花棘豆、磷叶龙胆、川西獐牙菜等。在垂直分布带内可形成高大乔木与草地镶嵌分布,我县常见的乔木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中国沙棘。草地植被覆盖度70%90%,草层高度2535cm。本草地类在全县南部三乡植被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植株低矮,种类较多,不可食杂毒草较多。该草地类型耐牧性较强。

(三)监测过程

1.制定监测方案,在时间进度、技术人员,监测路线等方面进行认真安排部署。

2.前期准备工作。购买监测装备,检修交通工具,准备相关表格,收集相关资料。

3.根据青海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选择和设置样地。

4.监测工作历经27天,组织专业技术人员6人赶赴各乡镇样地,进行地面监测、数据采集和入户调查,野外行车里程达1700余公里。

    5 8月20至8月27对野外采集的数据和相关材料进行统计和汇总。

6828日至915日撰写监测报告。

三、监测结果与分析

监测内容及监测步骤按省草原监理站下达的任务和草原动态监测技术规程执行,天然草地载畜量按省草原补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青海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计算标准的通知》计算,羊单位日食鲜草4公斤利用率以70%计算,秸秆羊单位日食量以1.38公斤计算,秸秆利用率为25.06%,当年生、多年生牧草利用率为90%羊单位日食鲜草4公斤计算。

(一)监测结果

经过对野外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后,我县温性草原类平均亩产鲜草84公斤,平均可食鲜草76公斤,高寒草甸类平均亩产鲜草99公斤,平均可食鲜草82公斤,高寒草原类平均亩产鲜草151公斤,平均可食鲜草128公斤,山地草甸类平均亩产鲜草465公斤,平均可食鲜草374公斤,全县天然草场平均亩产鲜草121.2625公斤,平均可食鲜草103.875公斤。全县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63.7848万只羊单位,天然草场标准亩为23,即23亩天然草场养活1只羊单位;一年生人工草地平均亩产鲜草1974公斤,平均可食鲜草1974公斤,可养活13.5970万只羊单位;多年生人工草地平均亩产鲜草683公斤,平均可食鲜草683公斤,可养活16.2978万只羊单位;农作物秸秆可养活0.4892万只羊单位;全县总理论载畜量为94.1687万只羊单位。全县2013年底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减畜任务后存栏牲畜105.6449万只羊单位,全县超载11.4762万只羊单位牲畜(各乡镇天然草原产草量及理论载畜量见附表)。

全县26个样地中,2012年新增的8个样地设置在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划定的禁牧区中,分布在我县每个乡镇,经过生产力测定,平均亩产鲜草137.525公斤,平均可食鲜草114.3公斤。

 ()分析及建议

年春夏雨水较少,加之气温比往年偏低,牧草长势比去年长势较差,严重影响草地生产力,较去年亩产鲜草产草量下降,可食产草量下降。全县天然草场放牧牲畜至年底完成减畜后,仍超载1.798万只羊单位牲畜。总体上我县草地生态环境脆弱,草原建设赶不上退化速度,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能改变生产和经营的粗放型为集约型,因地制宜地在草原地区实际草场、牲畜、人口的协调发展。在恢复草地生产能力上,应尽快

1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鼓励牧民对超载牲畜进行舍饲圈养或加大出栏力度,提高草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2、根据草地地上生物量测定,优良牧草成份较低,不可食杂类草、毒草比重增大,草场退化逐步加剧。县政府应把毒杂草开发利用和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天然草场优良牧草成份和生产能力。

3、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广大牧民群众对草原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超载过牧对草原带来的危害,鼠虫害的防治意识等 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

 4、建议政府加大对饲草料种植大户的资金扶持,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动员牧民群众积极做好饲草料的贮备工作,特别是青燕麦草、青干草、农作物秸秆等的贮备工作,提高灾年的抗灾保畜能力。

 5、加强以草定畜工作的引导,动员牧民群众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行列中,使天然草场的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6、抓住国家对三江源地区建设和保护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生态建设、退牧还草、黑土滩综合治理、人工种草等项目,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工草场面积、围栏封育、休牧育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

 7、县草原防火办公室加强今冬明春草原防火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草原防火制度,落实责任制,严防火灾发生。

8、由于草地监测工作面广、量大,专业技术含量要求高、野外时间长,缺乏野外装备和必要的监测设备 。加之我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给常规的草地监测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附表:1、兴海县2014年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核算表

     2、兴海县2014年理论载畜量核定表

     3、兴海县2014年天然草原载畜量统计表

 

兴海县2014年理论载畜量核定表
单位:万亩、公斤/亩、万公斤、羊单位
  面积 可利用草场产草量 总产草量 利用率 谷草比 理论载畜量
可利用草场 1444 103.875 133036.8531 0.7   637847
一年生草地 11.174 1974 22057.476 0.9   135970
多年生草地 41.44 638 26438.72 0.9   162978
小麦 1.9857 363 720.8091 0.25 1/1.25 1234
青稞 2.9445 166.25 489.523125 0.25 1/1.1 838
油菜 6.4914 75.67 491.204238 0.25 1/2.7 841
马铃薯 0.4782 397.2 189.94104 0.9 1/0.65 1170
玉米 0.1 420 42 0.25 1/3.4 71
蚕豆 1.1984 300 359.52 0.3 1/1.73 738
合计 1509.8122   183826.0466     941687
兴海县2014年人工草场及农作物秸秆补饲理论载畜量公示表
序号 乡(镇) 一年生草地 多年生草地 农作物秸秆    
面积 可食产草量 利用率 面积 可食产草量 利用率 作物名称 面积 利用率 谷草比 小计 理论载畜量 标准亩
1 子科滩镇 0.5 1974 0.9   638 0.9 小麦            
油菜      
马铃薯      
2 河卡镇 1.2 1974 0.9   638   青稞            
油菜      
3 曲什安镇 0.25 1974 0.9   638   小麦            
油菜      
马铃薯      
玉米      
青稞      
蚕豆      
4 唐乃亥乡 0.3 1974 0.9   638   小麦            
油菜      
马铃薯      
玉米      
青稞      
蚕豆      
5 龙藏乡 0.25 1974 0.9   638   青稞            
油菜      
6 温泉乡 0.05 1974 0.9   638   青稞            
油菜      
7 中铁乡 0.25 1974 0.9   638   青稞            
油菜      
8 河卡羊场 0.2 1974 0.9   638   青稞            
油菜      
  合计 3   0.9 0         0.642     0.0000  
兴海县2014年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核算表
      单位:万亩、公斤/亩、万公斤、%、万羊单位、亩/羊
序号 乡(镇) 天然草原面积 可利用草原面积 总产草量 可食产草量 总产草量 利用率 理论载畜量 标准亩
1 子科滩镇 416.97 409.4062 70.3 61.7 25260.36254 0.7 12.1111 33
2 河卡镇 280.37 269.073 68.9 67 18027.891 0.7 8.6435 31
3 曲什安镇 50.3 45.6674 91 80.5 3676.2257 0.7 1.7626 25
4 唐乃亥乡 96.23 88.1197 112.5 93.3 8221.56801 0.7 3.9418 22
5 龙藏乡 115.96 106.199 171.3 152.5 16195.3475 0.7 7.7649 13
6 温泉乡 414.41 399.092 118.4 94.9 37873.8308 0.7 18.1587 21
7 中铁乡 113.93 101.14 264 219.8 22230.572 0.7 10.6585 9
8 河卡羊场 27.83 25.3027 73.7 61.3 1551.05551 0.7 0.7437 34
  合计 1516 1444 121.2625 103.875 133036.8531 0.7 63.7848 23.5
注:标准亩为平均饲养1只羊单位所需要的草原面积。
兴海县2014年天然草原载畜量统计表
单位:只、头、匹、只羊单位
乡镇 2013年核减牲畜后存栏(实际载畜量) 2014年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 2014年天然草原超载牲畜
绵羊 山羊 牦牛 头只 羊单位
子科滩镇 104517 465 18481 33 4 0 123500 179023 121111 57912
河卡镇 144415 75332 19893 444 1119 12 241215 290333.6 86435 203898.6
曲什安镇 31154 9404 4103 253 39 8 44961 56764.2 17625 39139.2
唐乃亥乡 47431 8292 2348 44 0 0 58115 63720.6 39418 24302.6
龙藏乡 57669 549 15456 228 0 0 73902 121300.2 77648 43652.2
温泉乡 96923 662 25997 433 0 0 124015 204038.6 181586 22452.6
中铁乡 76684 9479 10402 247 5 6 96823 127402.2 106584 20818.2
河卡种羊场 12621 0 289 9 12 0 12931 13867 7436 6431
合计 571414 104183 96969 1691 1179 26 775462 1056449.4 637843 418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