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7-04-0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策 |
索引号: |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7-04-0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
所属主题: | 政策 |
扫墓与踏青
张玉胜 说到清明节,人们自然地就会想起杜牧笔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但随着近年来清明小长假踏青赏春成为“标配”,清明节一反惯式,“扫完墓顺便踏个青”,荡涤了人们心头的不少抑郁,也为庄严肃穆的祭奠活动平添了几分开朗与愉悦。
也许有人会问,扫墓何以与热闹喧哗的赏春相提并论甚至融为一体?笔者以为,两者其实并不相悖。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其寓意不过是表明“春光明媚、景物清朗”的季节特征,从农事的角度解读,就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把祭拜扫墓纳入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也正是源于对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阴阳交替季节变换的顺势而为。
在古人看来,世间万物惊蛰萌动的一元复始,恰为仙凡两界的交流对话提供了绝佳时机。后人到先人墓地上拜祭打扫,既可尽情倾诉离别之苦、思念之切,祈祷先人在天之灵安息,在另一个世界平安幸福;也可祈求先人降吉祥于子孙,保佑后代事业有成、光宗耀祖、身康体健;而先人的墓地则会因后人的打扫、添土、献花而显得气象一新,生机勃勃。如此说来,借清明祭扫墓地当属孝道传承的适时载体。
扫完墓顺便踏个青,并非是对先人的不敬。也就是说,缅怀故人,未必一定要哀伤断魂地“凄凄惨惨戚戚”,而应当景仰逝者德行、弘扬先人品格、创造美好未来,携带家人踏青游乐,不仅无愧先人的遗愿,更不负桃红李白,柳色青青,溪河泛碧的春光怡然。
其实,清明节将扫墓与娱乐交汇融合并非今人独行,而是古已有之的历史沿革。与祭拜故人并行的,不仅有拔河、植树、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更有对踏青春游的乐此不疲。晋代陆机有诗写道:“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对当时人们在清明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透过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人们不难看出宋代汴梁清明扫墓后的热闹情景;而清乾隆年间苏州人沈复,在其《浮生六记》中的春游描述同样精彩:“是日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扫完墓顺便踏个青”之举,无疑是既告慰故人、又不负风景、更取悦今人的多赢之策,也当成为“清明”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