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版>政策>详细内容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8-11-28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策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8-11-28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策

优化教育扶贫资源 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28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8年,县教育局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机遇,创新扶贫机制,优化扶贫资源,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无缝衔接、全程覆盖、城乡一体”资助的全覆盖,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消除因学致贫现象,更好地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帮扶作用,切实提高贫苦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优先保障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完成涉及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任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
    加强扶贫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扶贫政策集中宣传活动,按照“到校、到班、到生、到村、到户”的宣传原则,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板报、宣传栏、横幅、《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主题班会、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形式,主要以教育法律法规、控辍保学、教育经费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阶段的资助项目、补助标准、申办流程等资助政策为宣传内容,广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和教育民生工程政策,年内印制发放《兴海县控辍保学宣传手册》2800余册,《教育精准扶贫宣传手册》5000余册,将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保证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保障了贫困家庭孩子全部上学,杜绝了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全面提升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了贫困家庭对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

    加强教育精准识别,建立贫困学生台账。按照“扶贫到校、资助到生”的原则,开展了教育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档案,加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2017年初,以乡镇为单位,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基础,建立了政府牵头、教育和扶贫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选准配强入户调查人员,深入各村社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详实摸底,面对面逐条逐项调查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数、学生就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核实,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了数据详实准确。全面了解每一个贫困户中每一名成员的受教育状况及其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完成了贫困户子女“一人一卡”建档立卡工作,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贫困学生入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政府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乡镇“控辍”、学校“保学”的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完善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教育局利用开学之际深入各中小学实地察看、清点人数,全面跟踪排查,把“控辍保学”纳入学校工作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未入学学生及辍学生下发“入学通知书”和“返校通知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积极与扶贫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全县贫困户、贫困人口及贫困人口中适龄学生人数的动态变化情况,严密关注贫困学生的入学、在校情况,确保了贫困户学龄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2018年全县7—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699名,4—6周岁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幼儿616名,16—20周岁阶段建档立卡贫困人员882名;教育扶贫建档立卡在校生共1931名,其中学前幼儿349名,小学生1141名,初中生336名,高中生168名(含中职40名),大学生84名(含高职9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6%,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9.1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32%,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2%,进一步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全县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

    加强教育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教育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了第四民族高中建设项目、藏区项目、改薄建设项目、学前教育推进项目等,全面改善农牧区及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2016年以来,共完成固定资产2.9965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9120万元,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10810万元,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5万元。改善薄弱学校教育装备和信息化设备的改造力度;近三年来,共下达改造资金615万元(省级下拨资金522.55万元,地方自筹资金92.45万元),其中改善薄弱学校教育装备资金448万元,信息化设备资金167万元,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基础实施设备,加快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提升了教研教改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筹建民族高级中学,占地面积约215亩,总建筑面积28087平方米,规划总投资为14045万元,截止目前总投资10080.0103万元。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该校的建成必将极大地方便群众、惠及群众,对兴海县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完善县域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解决农村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州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经费保障工作,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认真贯彻落实15年免费教育和县委、县政府免费政策,严格执行学前三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政策,十五年免费教育覆盖率为100%。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贫困学生全程资助体系,通过“免、拨、补、助、贷”等渠道,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资助政策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实现应助尽助。近三年来,共落实各种补助资金7769.5548万元,其中2018年共落实各种补助资金2191.545万元。足额拨付公用经费,共拨付各类公用经费5565.4915万元,其中2018年共拨付公用经费1574.0035万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各校(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动员社会基金力量,组织开展贫困学生捐赠资助帮扶活动,对2279名学生共发放各类教育基金150.02万元,其中2018年,尕藏基金15.02万元对全县27所村级幼儿园捐赠爱心校服1731套;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费42.6万元,资助学生71名;江苏睢宁县企业家协会爱心基金20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52名。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力度,对681名贫困大学生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00.5926万元,其中2018年,对302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金额200.102万元,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学生就学问题。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