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农产品加工及流通标准建设方案
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动脉,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末梢神经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桥梁,关乎农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围绕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畜产品流通、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切实推进我县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销衔接,满足市场供应,保证质量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主要目标。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农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搭建高效流通链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农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2.加强流通规划指导,促进市场合理布局。依据县域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并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网点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农畜产品市场网络。
3.加快培育流通主体,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畜产品经销商实现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扶持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输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
4.引导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引导农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
5.强化信息体系建设,引导生产和消费。加强部门协作,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发布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
6.完善储备调运制度,提高应急调控能力。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完善农畜产品跨区调运、调剂机制。
7.加强质量监管,严把市场关口。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经常性检测制度,实现抽检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引导培育一批大型农畜产品零售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引导培育一批大型农畜产品运输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企业开展共同配送和统一配送,提供仓储、运输、包装、加工等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产销联营的大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动产业化经营。
2.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强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检验检测和电子结算等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完成重要农产品流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3.加强产销衔接。创新流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大力发展农商对接模式。进一步扩大农商对接规模。
4.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储备调节、区域调剂、进出口及加工贮藏等手段,确保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建立健全农产品储备制度,加强对中央、地方两级储备管理,建立和完善生鲜储备制度。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牛羊肉等农产品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加强市场应急保障骨干企业队伍建设。
三、构建“四个平台”
(一)建立“生产平台”,保证物丰流畅。
1.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的思路,实行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重点发展牛肉、羊肉、牦牛奶、菜籽油四个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努力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示范基地。大力改良品种,切实抓好畜牧业加工实用技术的普及,提高农畜产品产量、质量。
3.推进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对农畜产品品牌培植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申报四大主导产业农畜产品品牌。
(二)完善“产供销、贸工农”平台,提高流通效益。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衔接生产与市场、农牧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和帮助农村创业者、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以企业为龙头的合作关系。走“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路子,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
(三)构建“机制体制平台”,强化流通保障。一是全面实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根据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加快与农畜产品质量相关的品种、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包装标识与贮运、检测检疫技术等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农产品质检体系。二是抓好农产品市场法规体系的建设。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产品市场的地方性法规,从法律法规上规范企业化的农产品市场组织和交易行为,促进流通型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构建“人才平台”,提升流通水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和市场管理等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推进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要充分利用“农牧民知识化”工程和“城镇居民职业化教育”两个阵地,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培养本县农业生产、加工和农畜产品市场开发、营销的人才。
2.要积极创造就业条件,通过“引智”的办法,向县外引进一批善于经营农产品市场的高级人才,解决当地农产品市场开发、建设和管理人才匮缺状况,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兴海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