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美好向往照进现实
“从牧民变居民,不仅是生活的地方变了,更是牧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之中会有一些不适应,需要我们引导和帮助。”兴海县子科滩镇安多民俗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公保才让说。
安多民俗社区于2018年11月竣工,初为兴海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目前,有来自兴海县7个乡镇48个村的853户3421人定居于此。
9月12日,安多民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里,几位居民前来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开班的安排,社区干事卓玛耐心地为他们解答。“进入城镇生活,生计是群众的头等大事,也是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公保才让表示,虽然很多人有流转草场的收入,但是更想要通过奋斗实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尤其是年轻人,都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
为此,社区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就业、物业”三业统筹模式,投资2000万元打造小区中心商业区,吸纳150名困难群众就业,鼓励动员14名有创业意愿的居民,在辖区中心商业区以低租方式开店创业。开展刺绣、烹饪、汽修等就业技能培训班4期16班790余人次,实现灵活就业2011人次、稳定就业227人次。投资1295万元建成兴海县藏药制剂和口罩、土特产初级加工等3个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25人,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索南尖措在接受装修装潢培训后,开始承接装修装潢项目,“听说他的收入很不错,装一套房子就能挣上千元,我们也想学上技术去赚钱。”来咨询的居民笑着说。对于搬迁后的生活变化,他们还有很多感受。有人说开始定居后,养成了经常打扫卫生,到指定地点倒垃圾和有序停放车辆的习惯;也有人说社区的读书、宣讲、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生活更有趣了;还有人说经常能看到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到社区服务,解决大家急难愁盼的问题,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格外关怀……时时、事事都有人关心。
公保才让介绍,截至今年8月,社区党员通过“家事口袋本”和“有事好商量”平台,收集整理群众反馈的问题177件,答复解决161件,化解邻里矛盾87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也形成了“有事找党员、找社区”的习惯,感觉他们就像是城里的亲人一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