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更绿、水更清,请听兴海绿色变奏曲
近年来,兴海县委、县政府以“清洁兴海”为抓手,推进国土绿化与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长效管理等推动任务落实,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绿色理念扎根草原、环保行动融入生活。
宣传教育进万家
生态理念入民心
日前,兴海县生态环境局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研讨班。学员们走进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参观,清澈水质与繁茂水草,尽显生态保护成效,让学员们感受生态治理魅力,收获实践知识。这是兴海县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生动一幕。
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域,兴海县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常抓不懈。为加强宣传,兴海县成立“全民共建·清洁兴海”宣传报道领导小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多部门协作。县委宣传部还发出倡议书,号召群众投身环境卫生整治,共建美丽生态兴海。
在活动方面,兴海县扎实开展“六五”环境日、环保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环保法律法规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六进”宣传活动,并以“百姓宣讲团”“青骑兵宣讲团”等5支队伍为主,开展多样宣传。百姓宣讲团自2014年成立,40余名成员来自党校、政法系统、卫生等领域,“宣讲团多次深入各乡镇、学校、(村)社区等,以讲故事、举例子、话家常等方式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用‘真心指导’‘真心帮扶’‘真心化解’‘真心交友’换来牧民群众的认可。”百姓宣讲团副团长杨秀才让说。
线上宣传亦成效显著。兴海县融媒体中心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环保成效,并制作了一批高质量藏汉双语短视频,其中视频《脏一人,净一城》一经发布,广受关注。同时,在新闻节目里开设专栏,于每周一三五报道各乡镇、村(社区)“全民共建·清洁兴海”活动。“我们还开设了“环境整治曝光”、《环境卫生百姓说》等专栏,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兴海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李树凯说。
今年以来,兴海县线上线下开展生态环保宣传80余次,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各类宣传品5万余份,有力提升了群众环保意识,推动生态兴海建设。
志愿服务不停歇
助力生态不停步
每周四,在兴海县开展的“清洁兴海”学雷锋暨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行动中,满城“志愿红”已成亮丽风景。
走进中铁乡杜宗村,绿致远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协会的志愿者手持工具,正沿主干道拾捡垃圾。协会会长完么介绍,该协会于2011年成立,会员已从8人发展到75人。除每周四外,协会平均两天就会清理一次河道、村庄等区域的垃圾。自“清洁兴海”学雷锋暨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行动开展以来,协会清理了许多卫生死角和垃圾,推动村容村貌焕新,村民环保意识显著提升。
子科滩镇城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既抓环境整治,又做宣传教育。城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青措吉介绍:“为了更好地爱护家园,社区还以30户为单元设垃圾箱并由居民共管,形成自觉维护机制。”
共青团兴海县委员会也积极凝聚青年力量助力环保。团县委书记马雯娟介绍,共青团兴海县委持续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发动青少年参与河滩保护;各乡镇“青骑兵”宣讲团助力生态保护;组织团员、少先队员开展“全民共建·清洁兴海”生态研学活动,获广泛好评;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家庭”活动,培育幼儿环保意识。
今年以来,全县8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生态环保志愿服务6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达8000人次,共同为兴海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植绿护蓝守家园
国土披绿焕生机
如今漫步兴海,城乡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这份生态之美,离不开全民参与的植绿行动。每年春季,青海云杉、青杨等适生树苗扎根兴海大地,近5年,全县累计21257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新增国土绿化面积0.071948万亩。
为守护绿色成果,兴海县以林草长制为核心,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将1706名生态管护员纳入网格化管理,组建“林草长+管护员”队伍压实管护责任,同时强化苗木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筑牢生态防线。
在生态保护全局工作中,兴海县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县生态环境局项目办主任陕英介绍,兴海县通过实施县城及河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工程,提升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实施龙曲沟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修复项目则有效增加植被覆盖、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助力防治水土流失等。通过这些举措,近几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县域内地表水国省控断面100%达标(均为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生态兴则文明兴。兴海县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并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资源,在抓实抓细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牧民群众在文明新风与文化氛围中收获幸福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