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让草原闪耀洁净之美
2025年,兴海县为纵深推进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发展,县委牵头抓总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制定印发《“全民共建.清洁兴海”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标准、督查考核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其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指导、督查检查、解决问题、推动落实,担当环境治理的“指导员”“协调员”和“督查员”;全县各乡镇部门和单位切实将全域无垃圾工作作为“分内事”“必答题”,逐级靠实责任,指导督促落实;县人大常委会、政协持续开展调研督导,全县上下形成了上下齐心、综合发力的良好局面。
兴海县自“全民共建.清洁兴海”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其间,通过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以“钉钉子”精神反复抓、抓反复,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短期攻坚”向“长效治理”转变。
到目前,兴海县5643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带动2.7万名群众参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党员+社区+网格员”管理模式,共清理各类垃圾2.3万吨,实现了基层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常态长效、同题共答。
那么兴海县是如何具体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呢?
县级层面强化统筹,压实全域责任。建立“县级领导包联乡镇、部门包抓村社”制度,县级领导带头包联重点林区、草场及环境整治难点区域,定期开展督导调研。明确在节假日、双休日县级值班领导抽出一天时间专门开展现场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提出建议、帮助解决。同时,整合宣传、教育、文旅等部门力量,开展“生态兴海”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新媒体、宣传栏等渠道普及环保知识,积极营造“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治理格局的氛围。
乡镇层面细化任务,强化属地管理。将辖区划分为城镇、农村牧区、重点区域片区,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片区长,实行“片长负责制”。进一步细化至村组、路段,落实“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责任,确保每个区域、每户人家责任到人。其间,针对城乡结合部乱搭乱建、农村牧区杂物堆放等顽疾,组建专项整治小组,开展“地毯式”清理行动,建立“日巡查、周评比”机制,对问题突出区域挂牌督办,加强常态化督导指导和跟踪问效。
村社区层面聚焦末端,发动群众自治。以村民小组、楼栋为单元划分网格,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居)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实行“一户一策”包干制。针对农牧户房前屋后杂物堆积、河道垃圾等问题,推广“三清三改”做法,即,清垃圾、清杂物、清河道,改水、改厕、改路。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并对环卫设施维护、保洁员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生态治理成果长效巩固。
此外,兴海县还加大治理基础设施投入,到目前全县建有7个生活垃圾填埋场、6个垃圾中转站、9个垃圾压缩站。同时,给乡镇配齐配全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垃圾斗等设备,切实做到了城镇乡村垃圾收集、转运、治理设施全覆盖。
如今的兴海县,天蓝水绿、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有效实现了从面子“靓”到里子“美”、“环境美”到“发展美”、“一时美”到“长久美”的转变,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