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加调研“南部三乡”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0月15日至17日,县委书记周本加深入温泉乡、龙藏乡、中铁乡,以实地察看、座谈交流方式调研前三季度工作,强调要深入贯彻省委吴晓军书记调研兴海讲话精神,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务实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委常委、副县长索南多杰参加调研。
在温泉乡长水村奶站、龙藏乡桑什斗村奶站及长水村藏羊养殖基地,周本加了解日常管理、运营模式及收益分配,强调要发挥特色养殖业对集体经济的核心拉动作用,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促产业提质、群众增收;在察看新建道路、电力、通讯、气象项目及短板需求时,他询问项目进展、梳理需求,要求结合三乡“山大沟深”特点科学布局,逐步补齐基建短板。
在与三个乡镇的座谈会上,周本加听取前三季度工作,回应年初电力、通讯、气象短板解决情况,肯定各乡镇按县委县政府部署取得的成效。强调,温泉乡要做好阵地建设与功能优化,守好乡政府行政中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纳入“十五五”规划,夯实基层治理,保障决策落地。龙藏乡要做好强基础与产业提质,依托现有集体经济基础,聚焦产业升级,探索特色路径,提升产业拉动作用,促进群众增收。中铁乡要做好摸底数与移民保障,成立专班摸清搬迁户数、草场面积等底数,了解群众诉求;借鉴羊曲水电站建设工作经验,讲清补偿标准与安置方案,化解疑虑,筑牢思想根基;结合区域资源谋划特色产业,完善安置点基建与服务,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求,一是聚力攻坚持续做好三件大事。要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聚焦村落、道路、河道等重点区域,常态化清理生产生活垃圾,重点面向家庭妇女、学生儿童开展宣传,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养成保洁习惯,全力实现兴海全域无垃圾目标;要持续推进牦牛奶产业发展,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系统谋划奶源储存、奶站建设、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鼓励牧户、村集体、企业按“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互助发展”原则,构建“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群众参与、产销衔接”模式,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现代化牦牛奶产业振兴新路子;要持续做好乡村振兴查漏补缺与国检准备,认真按照国家考核评估流程开展自查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对照考核指标逐项核查,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台账资料,确保“数据、台账、现场”三者一致。二是不留余力抓好四个重点任务。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针对现任部分村干部年龄超限、学历偏低、能力不足的问题,综合考量研究、听取群众意见,按程序做好村级换届工作;要抓好集体经济收益,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建立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关注邻里纠纷、征地补偿等问题,建立台账闭环处置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要抓好乡村产业发展,结合区域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与企业合作、文旅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三是全力以赴坚决守好四个底线。要守好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底线,紧盯安全生产、森林草原、用火用电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与安全生产检查,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要守好不发生影响地区稳定事件的底线,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强化治安防控与风险研判,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依法妥善处置各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要守好不污染、不破坏环境的底线,深入贯彻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严守生态红线,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制,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要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动态监测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情况及帮扶政策落实成效,及时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期间,周本加还调研茨哈水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并座谈。强调,一要提高认识。县乡村与黄河水电公司协同,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二要加快节奏。入户宣传政策,为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打基础;三要加强协调。建“县-乡-村-企业”四级协调机制,妥善解决征地争议、审批衔接等问题;四要强化服务。专人对接企业,协助收集地质勘察、农户户籍等资料;五要长远谋划。结合生态优化项目设计,同步推进安置区选址与基建,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