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县积极整合五大资源不断规范综治中心建设
为深入贯彻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和整合“五大中心”资源工作要求,兴海县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新模式,以打造一个“能办事、办成事”的“中央处理器”为目标,整合了五大资源,规范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为民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有力地提升了全县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兴海建设基层基础。
抓整合、强功能,打造综治中心“主阵地”。兴海县整合了县级综治信息平台、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县信访接待中心、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诉讼服务中心、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等八大平台资源,打造了集维稳指挥、治安调度、综合研判、公共安全视频、远程会议、政务服务、诉讼服务、矛盾化解、行政复议、法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兴海县综治中心,不断协调联动各部门资源优势,统筹开展各项便民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业务水平,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结;7个乡镇综治中心融合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信访接待、网格化管理、法律服务、诉讼服务等功能,实行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6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不断融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诉讼服务点和法律服务室等平台,统筹开展基层治理各项工作。
抓融合、提效能,打造指挥调度“云平台”。县级综治信息平台,集“雪亮工程”视频显示、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等系统为一体,纵向与乡(镇)、村(社区)联通,横向与公安、教育、卫生、交通等部门联网。县级综治信息平台共接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2600余路,实现了对辖区内重点场所、交通要道、学校等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记录,为实现治安分析、研判和动态化管理调度提供了信息化支持,为应对突发性事件、社会治安防控、道路交通安全的指挥调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抓网格、建机制,打造基层治理“前哨站”。按照“一套机制保障、一个中心指挥、一张网格管理、一支队伍服务、一套系统支撑”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一张网模式”,不断推进网格管理标准化建设。全县共划分252个网格,配备了409名网格员,并落实了315名专职网格员每人每年1000元的工作补助。依托网格推进信息收集、宣传教育、矛盾化解、隐患排查和公共服务等工作,真正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村、每个社,做到了全覆盖,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抓创新、聚合力,打造纠纷调处“终点站”。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是融接待咨询、受理调处、宣传预防、行政复议、法律援助、远程公证为一体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的综合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导入、一体受理、联动调处的格局。基层调解组织、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老乔警务室、言和调解室、布谷鸟调解室等基层矛盾化解平台作用发挥明显。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0件,其中: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4件。
抓源头、化积案,打造信访接待“新局面”。县信访接待中心充分发挥来访接待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受理信访举报的窗口职能作用,始终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时抓在手上”的工作状态,确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紧盯精准接谈、精准录入、精准办理等环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方案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37件,已办结31件,正在办理6件,开展县级领导接访5场次。
抓创建、常宣教,打造平安建设“新阵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全县64个村(社区)配备了13名“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驻村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法律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了老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共开展了法治宣传126余次,法治讲座17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500余份(册)解答法律咨询108余次、受教育群众达3800余人次。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承办援助案件29件,代写法律文书33件,办理远程公证6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