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鼓的钱袋子,让村民有了满满的希望
“走走走,快去领钱啦……”近日,一场分红大会,让子科滩镇泉曲村提前进入过年模式,“颁奖+分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泉曲村位于兴海西北13公里处,全村有10个社共1557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6名,占据大河坝流域自然气候优势,以“高原小气候”著称的泉曲村,也曾一度面临人走屋空半空心化的窘境,耕地产益不高,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耕地面临被撂荒的危险。
“作为农民,地不能荒,饭碗不能丢,让大伙口袋越来越鼓,又能抵挡风险,必须发挥集体优势,培育集体产业。”泉曲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经村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集体商议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干部自筹资金30余万元,流转耕地606亩,按照“支部+合作社”模式,动员推广种植青饲料玉米,形成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鲜活局面。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笃行不怠、久久为功,如今又赶上了“乡村振兴”的顺风车,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学习先进、谋划思路、征求意见、示范引领,探索打造“一核二带三联四业五促进”党建品牌,聚焦“党建引领、人才汇聚、资源整合”,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养殖、旅游、餐饮等特色产业,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泉曲村有1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6个私人养殖合作社,种植、养殖、旅游、餐饮一体发展,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不断增收,地不再闲置,人不再闲逛,地里种满了小麦、马铃薯、玉米、燕麦、青稞,农忙时节大伙儿种地、施肥,牧羊、放牛,得空了学电焊、学烹饪、学工程车驾驶,在乡村振兴的画卷里处处生机勃勃,一片繁忙景象。
泉曲村作为子科滩镇标杆旗帜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向县委组织部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项目资金50万元,向农牧和水利局争取农机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0余万元,并利用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173亩,全力以赴支持班子战斗力强、发展思路广、群众参与度高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如今,泉曲村集体经济已经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年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青饲料种植、订单式销售,加上农机租赁和其他经济型农作物种植,盈利收入达111万元。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经能够在每亩300元保底分红的基础上,再增加100至200元分红,2022年全村606亩流转土地实现年分红29.21万元,其中,最高分红9163元,最低100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加400余元。
除了分钱,该村的优秀共产党员“奉献者”、疫情“逆行者”、美丽庭院“创建者”、精神文明“标杆户”、孝老爱亲模范,依次获得表彰。“这次分红大会,我们同时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让每位村民都朝着身边的先进看齐,目的就是在全村更好地营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邻里和睦、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口袋有钱了,但脑袋也不能穷”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启珍一脸喜悦地说。
村民们依次接过分红款,高兴得合不拢嘴。刚刚领取分红款的张兴珠兴奋地说,他们家有10多亩耕地,孩子们在外打工,土地无法打理,就全部流转到村集体进行入股经营,自己平日在合作社务工,做到了挣钱、顾家、耕地不撂荒,土地流转收益加上务工收益,我大概合计了一下,较往年,平均每亩我能多收益1000多元。
泉曲村村民宁安林坦言,家里耕地比较少,通过土地流转加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土地效益明显提高,同时自己不再受土地耕作管理的困扰,可以腾出更多精力进行自我发展。
“趁热打铁,我们准备在三年之内把全村绝大多数土地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集体经营,如果耕地面积足够大,将进一步扩大青贮饲料种植规模,效益会更可观,到时候老百姓的分红就会越来越多,大家都能尝到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发家致富的信心就会越来越足”浪哇信心满满地表示。
“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现在看来老百姓领到手里的是分红,存到心里的是希望,强起来的是基层党支部主动作为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思路。”子科滩镇党委书记杨继平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