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兴海县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智能机器人 |
您的位置: 首页 >招商引资>详细内容

兴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电商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试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06 14:54:59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开发局《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通知》(青商建字〔2018350号)精神,《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兴海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为将电子商务和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探索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新模式,结合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兴海县仍处于脱贫攻坚期,全县34乡,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我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3个,贫困户3250,贫困人口9256人,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为迈出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以及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契机,推进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实现扶贫开发与电商发展相融合。我县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到2019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农牧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覆盖率和配送效率的提升。到2020年底,实现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覆盖率50%以上,以23个贫困村综合服务点为圆心,实现全县57个行政村(23个贫困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覆盖率50%以上。根据贫困地区产业特色和基础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探索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电商扶贫工程深入开展,分类确定电商扶贫重点任务,整合电商平台适销扶贫产品,提高电子商务销售特色农畜产品的交易额,实现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到2020年底,完成电商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托电商精准扶贫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0人以上,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150人以上。建成全县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全县累计培训电商人才1000人次以上,其中针对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累计培训150人次以上,使其掌握电商知识和技能,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 1 名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0人以上,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150人以上,实现县域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累计增收2000元。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揽,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商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发展贫困地区电商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

(二)多元平台、突出特色。紧紧围绕创建中国藏区农村电商“兴海模式”这一目标,搭建专门的电商平台,结合电商服务平台合作及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推进农畜产品上行,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搭建贫困地区产品和电商平台间的桥梁。

(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产业和电商基础好、工作积极性较高的贫困村,可首先列入电商扶贫示范,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

(四)社会参与、上下联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鼓励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广泛参与,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利用电子商务、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链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鼓励创新、典型引路。坚持以基层实践推动政策体系创新,及时发现和总结电商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典型模式,总结推广一批可学习、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设施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重点向23个建档立卡贫村倾斜。扎实推进贫困地区互联网、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基本条件。到2020年底,宽带网络覆盖50%以上的贫困村,建成50%以上的贫困村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加强交通运输、商贸、农业、供销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享衔接,站点引入快递物流代发、代寄服务,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贫困村客运场站信息化建设,提升电商小件快运服务能力。

(二)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结合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规划,确立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推动“名特优新”、“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农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营销。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包装、业务规范等标准,推进扶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村和示范合作社了,带动贫困户脱贫。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产地认证、质量追溯、冷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找到消费市场,开发打造当地特色产品,探索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利用互联网销售平台,打通销售渠道,推动农牧民电商创业就业,在县级电子商务展销中心建立“地方特色馆”,实现“线下”与“线上”销售结合,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到2020年底,实现电商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150人以上。

(三)加快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

由承办企业牵头,搭建贫困地区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和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兴海县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全县农村电子商务、乡村及省县物流调度中心、指挥中心、服务中心、孵化中心、展示中心。通过完善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成7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57个行政村(含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超过50%;重点培育、建设30个以上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具备为农牧民提供信息发布、网络购销、线下体验、售后服务等功能,加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共用,加快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为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提供产品集货、分级包装、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售后保障等服务,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

(四)加快电商扶贫物流体系建设

根据《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安排,重点打造深度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西宁租赁建设兴海县省县物流周转中心,在河卡镇、曲什安镇、唐乃亥乡、中铁乡、龙藏乡、温泉乡6个县城以外乡镇建成物流配送中转站,建成30个以上乡镇村级电商物流一体化配送点,形成完备的物流服务体系站(点)。充分发挥乡镇物流联合服务站点功能,将现有县域快递物流行业整合进乡镇服务站点,增加快递代收、代发服务,实现快递物流配送网络延伸至各乡镇,偏远村级快递物流配送由承办企业开辟物流专线,建设末端物流网点。开辟兴海至西宁1条省县物流专线,搭建完成后,可满足工业品和农畜产品48小时以内县城与省城双向流通。同时搭建:县城-唐乃亥乡-曲什安镇-中铁乡-龙藏乡;县城-温泉乡2条乡村物流专线,确保县域内工业品和农畜产品72小时以内到达。实现定时、定点、定线路的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提升农牧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覆盖率和配送效率。

(五)加大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

以精准扶贫为目标,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电商培训计划,逐步培养贫困群众互联网思维,树立本地电子商务“领头羊”的成功脱贫典型,激活贫困群众接触电子商务的主动性和网销欲求。不定期在镇村级服务站点及乡镇村会议室组织短期培训,普及电子商务知识,重点对建档立卡、具有汉(藏)识字能力的贫困户做到应培尽培,培训率达100%。到2020年底,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计划培训150人次以上,使其掌握电商知识和技能,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 1 名电商扶贫高级人才。通过培育壮大新经营主体,健全现代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把更多的贫困群众组织到现代农牧业发展中来,促进农牧业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扶贫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电子商务承办企业与贫困群众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加大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力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规模化生产,以“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电商”探索O2O双线扶贫模式。

(六)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电商就业创业

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两后生、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青年、农村待业青年等提供电子商务提供创业环境,创办电子商务企业或开展网络销售。为电子商务发展搭建人才培育和创业孵化平台,培训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贫困户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自销自产、代销当地及他产农畜特产品。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户,鼓励其在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服务点内开设的扶贫网店,代销农特产品,带动贫困地区人口创业和就业;通过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子商务平台、电商从业人员、电商企业为贫困牧户提供专项的农畜产品电商代销服务,帮助贫困户农畜特产品上行,促进牧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七)加强示范引领及电商扶贫试点工作

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全县贫困村选择交通基础条件好、网络设施健全、具备一定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明显的贫困村,开展电商示范试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八)动员全县社会各界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以电商精准扶贫为出发点,组织相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共同举办消费扶贫体验活动,集中购买县域贫困地区土特产品,培育全社会消费扶贫意识,逐步形成电商扶贫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加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常年开展富有特色的网购活动,共同营造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

(九)积极培育网络品牌,提升扶贫产品销量

近年来,我县着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河卡镇“天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已获国家认证,成功申报“兴海牦牛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且“兴海牦牛肉”成功评为“2018年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畜牧地标品牌”,河卡镇“可可西里有机畜牧食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证书,享有全国著名品牌。境内已列入美国维他坊国际公司的野生中藏药材有73种,其中能作为产品销售的有80种,藏药发展潜力巨大。“兴海虫草”品牌效应不断延伸,其独特的品质和药用价值得到国内外广大客商的赞誉。

我县将继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对我县优势农畜产品进行精细研发、包装升级,支持农畜产品相关资质的申报认证,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鼓励企业、贫困村专业合作社、个人研发改良产品,打造适宜网络销售的特色产品。按照产品特性,设计研发具有我县特色的 “打包式”系列产品,形成特色产品销售联动效应。重点打造“河卡羊”、“温泉长水羊”、“兴海藏药”、“牦牛乳制品”等产品,并创建相应品牌,力争将“兴海虫草”、“兴海牦牛肉”、“青藏码头”、“可可西里有机食品”、“鄂拉山矿泉水”等品牌在全国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积极倡导“一村一品”,引导支持各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全方位做好贫困户自产农畜特产品的网销服务,以品牌联动效应提升贫困地区电商扶贫产品销量,提升贫困人口收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兴海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我县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县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兴海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兴海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具体负责项目推进。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要根据脱贫攻坚整体规划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精心组织,指导督促各乡镇抓好落实,努力提高电商精准扶贫成效。

(二)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可根据当地脱贫攻坚实际,统筹使用各渠道资金支持电商精准扶贫工作,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电商扶贫人才培养、县乡村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宣传推广等。

(三)强化社会扶贫合力。各部门资源重点向电商扶贫示范试点地区倾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承办企业效力,引导和推动他们在贫困村布局网点。贫困地区要整合各级帮扶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等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人才作用。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各种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加大对电商扶贫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电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适时召开电商扶贫工程现场会,对表现突出的电商扶贫企业和个人推荐到全县层面表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