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63000000/2024070900000096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4-07-09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疫情防控 |
海南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提示(2024年第7期)
七月全州天气将以炎热为主,部分病原生物繁殖旺盛,易造成传染病发生,同时广大学生迎来暑假,旅游人员不断增加,海南州卫生健康委员会提醒广大居民防范鼠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
一、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为甲类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蜱等病媒生物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鼠疫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寒战、高热、体温骤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全人群对鼠疫均易感,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
预防措施
(一)尽量不去鼠疫疫源地。全州五县均为鼠疫自然疫源地,在鼠疫高发时期,应当避免去疫区活动和旅游,不在旱獭洞口坐卧休息,不去逗玩鼠类、旱獭等动物,不剥食旱獭以及疫区内野生动物,使用驱虫剂,做好防止跳蚤叮咬的措施。对于生活在疫源地的人来说,在灭鼠期间,也不要随意进入疫区处理地段。
(二)加强疫情监测。各县进一步完善鼠疫疫情监测网络,不断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加大重点地区保护性灭獭工作,加强共和、贵德、兴海县交通检疫,准确把握、研判预警疫情动态,及时消除一切隐患。
(三)不擅自捕杀染疫动物。处在鼠疫疫源地的工作人员和群众,一定要充分遵循不能私自捕猎染疫动物、不食用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出疫区等防疫准则,这样也能控制鼠疫不再大范围暴发。
(四)采取必要防虫叮咬措施。居住在鼠疫疫源地周围的居民,可以在家中和衣物上喷洒驱虫剂,外出时也要注意束紧裤管,减少皮肤直接暴露。必要时,要经常使用驱虫制剂,这样可以有效的驱赶跳蚤,避免被跳蚤叮咬。
(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由于鼠疫菌可以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进入医疗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要及时佩戴口罩,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健康饮食,勤洗手勤换衣,做好住所及周围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高危职业人群(灭鼠、放牧、野外施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六)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如果曾经去过疫区和疫区周边,且持续两周以上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症状,个人应当做好自身防护前提下,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七)加强宣传教育,做到“三不三报三护”。三不:即不捕食病死动物;不接触病死鼠和其它病死动物;不携带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三报:即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病患者;三护:即要进行有效防护,在疫源地活动或作业时穿长裤、长袖和筒靴或防蚤袜,做好个人防护;要进行健康监护,对疫源地牧民、灭鼠人员和工程项目从业人员、旅游人员、医护人员等重点人群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出现异常及时报告;要进行监管看护,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监管看护,防止人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下进入疫点。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流脑是什么?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重症存活者可遗留严重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在11~12月份病例开始增多,第二年的2~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二)流脑是如何传染的?
患者和带菌者都是主要传染源。流脑隐性携带率高达4%~35%,通过咳嗽、打喷嚏、亲吻、咀嚼玩具等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方式传播。
(三)流脑潜伏期及易感人群有哪些?
流脑潜伏期一般为2天~3天。短则数小时,最长潜伏期可达10天以上。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6月龄至2岁宝宝抗体水平低,超过90%易感,且由于难预防、难诊断,小月龄宝宝是流脑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往往表现为局部粘膜感染,而无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
(四)流脑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与感冒区分?
流脑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严重的有爆发型流脑,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婴幼儿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凶险,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搐。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病,冬、春二季发病率也很高。发热、畏寒、头痛、咽痛、流涕、咳嗽是感冒的主要症状。
流脑发病更突然,发热更高,头痛更剧烈,伴有喷射性呕吐,头颈强直僵硬,皮肤有出血点,大、小便失禁,昏迷,抽搐等。
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
1.免费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在6月、9月龄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6岁加强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
2.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目前有多种,分别是AC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结合疫苗,家长可以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情况下选择为孩子接种。
(二)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脑病菌对日光、干燥、寒冷、湿热及消毒剂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掩口鼻,若双手接触了呼吸道分泌物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按时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四)做好个人防护。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带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如非去不可,应戴上口罩。
(五)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在流行病高峰季节里,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若出现高烧不退、咽喉肿痛、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精神不好、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请大家遵守上述提示,做好防护工作,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