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3-04-1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海南州共和地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海南州共和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延续了去年12月份的基本走势。春节过后,价格水平缓慢回落,一季度,海南州共和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7个百分点。
一、一季度海南州共和地区CPI运行情况
一季度,海南州共和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季度累计涨幅为5.9%。其中,消费品上涨6.6%,服务项目上涨3.8%,食品价格上涨12.1%,非食品价格上涨2.6%。一是八大类呈现“六涨二降”态势。一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八大类商品呈现“六涨二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以112.1%的涨幅成为CPI累计总指数高位运行的首位,其次为居住类、娱乐文化教育类、衣着类、烟酒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上涨108.1%、104.6%、102.7%、100.5%和100.4%。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4%。二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为CPI上涨的第一推手。一季度海南共和地区CPI累计食品类指数为112.1%,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拉动累计总指数上涨4.21个百分点;居住类累计指数为108.1%,拉动累计总指数上涨1.13个百分点,成为CPI上涨的第一推手。由于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大幅上扬,引领累计指数涨幅达5.9%,比2012年一季度高出3.6个百分点。
二、海南州共和地区CPI指数上涨主要成因分析
一是冬季共和地区蔬菜绝大部分需要外供,运输成本上涨推动了蔬菜类价格上涨。
二是共和地区向周边地区输出牛羊等畜产品的力度逐年加大,导致本地畜产品价格上涨。
三是今年以来,饲料成本及用工成本上涨,推动了牛羊肉、禽蛋生产成本的上涨。由于成本上涨,导致部分种养殖户转产或缩减规模,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三、意见及建议
一是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市场应对方案,加大市场价格的监控力度。加大肉禽及其制品的储备和调运力度,确保市场供给,维护物价总水平稳定。
二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汽柴油、人工工资、生活消费必需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决定了农资成本难以下降,应切实抓好物价稳控工作,加大对农资产品等生产资料的补贴力度。
三是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护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但会影响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价格调控政策措施,理清炒作性上涨和趋势性上涨等情况,加大分类调控、实施补贴力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四、市场物价走势的预测
第一季度物价上涨主要由节日和气候等因素所致,从3月份调查数据看,随着节后物价回落,海南州CPI回落的趋势显现,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旺盛需求,国际资源类产品价格仍有上涨压力,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和农副产品价格不时大幅波动,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仍不能放松警惕。
从中长期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结构性转移导致劳动力成本提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资源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物价上涨。对此,物价部门应密切关注,综合施策;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强化发展生产,加强储备和做好低收入群众价格补贴及商品供应工作,尤其重视供求关系调节和流通环节的治理,确保全年共和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预期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