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兴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9-05-21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小康路上不停歇 ——写在兴海县退出贫困县之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1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15日,省政府作出批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青海省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暂行办法》规定,同意海南州兴海县、贵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是值得铭记的时间刻度,也是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自2016年以来,兴海县通过三年集中攻坚,2017年经省州验收和国家第三方评估,实现5个贫困村退出,658户204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3.41%下降到2017年的10.9%。2018年实现18个贫困村退出,2103户775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这一天,兴海县各族干部群众翘首以盼、欢呼雀跃,且听他们铿锵有力的脱贫旋律!
  三年以来,兴海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依据《兴海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坚持党建引领,从“两不愁三保障”入手、着眼,叠加政策红利,放大幸福效应。
措施精准到户
    ——三年来,全县通过发展产业扶持197户820人;易地搬迁扶持1041户3828人;资产收益扶持2300户7885人;培训转移扶持4175人次;安置生态管护岗位1508名;对210户466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采取居家养老、兜底保障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做到项目规划到村到户,脱贫效果到村到户。
  ——资金使用精准。三年来,累计争取各类扶贫专项资金3.2亿元,整合农牧、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18个部门涉农资金8.6亿元,同时,按照县级财政投入每年增长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累计投入资金8536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
  ——因村派人精准。40名驻村第一书记,77名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省、州15个单位和部门218名干部联系贫困户266户,县、乡1628名干部职工与2474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切实优化了脱贫攻坚工作力量。

    拓宽增收渠道
    ——三年来,累计将5571.96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群众发展种养业和入股合作社等形式大力增加农牧民收入,2018年实现收益209.876万元,2497户8705人建档立卡群众受益。
  ——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全面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扶贫产业园,通过自主经营、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通过赛宗文化旅游景点、温泉热水资源、黄河大桥旅游观光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实现旅游增收。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高原驾校、绿草原、楠迦等企业合作社按10%的比例进行资产受益,34个非贫困村累计收益110万元。
  ——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子科滩镇青根河村2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实现分红644.1万元,1778户农牧民群众户均分红3000元以上;投资7300万元在共和光伏园区实施了10.4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项目已于2018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大力开展劳务输出。通过采挖虫草、发展汽车运输队、“粉刷队”和鼓励组建劳务队等形式推动富余劳动力输出。三年来,累计实现劳务输出5.68万人(次),累计增收2.8亿元,人均增收4300元以上。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近三年来,累计投资47.4亿元大力实施了水、电、路、通讯及住房建设项目,全县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有效解决了4.4万人口和15.9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保障了农牧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电路覆盖农牧户3064户,配发户用太阳能4550户;实现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100%通公路。
  投资7208万元实施了村级宽带网络通讯建设,完成通讯光缆线路2361公里,修建通讯基站122个,全县57个行政村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网络全覆盖;实施了高原美丽城镇2个、美丽乡村12个,完成易地搬迁1041户3828人,危房改造2859户。

    守住民生底线
    ——全面落实15年教育资助政策,三年来累计支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类补助6358万元,学前教育补助1309万元,发放大中专及职业教育学生各类资助140万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0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率达95.18%,学前幼儿入园率达87.22%。
  ——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全县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村医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认真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保扶持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通过开展驾驶员、种养殖、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帮扶措施。三年来,累计培训农牧民群众417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54人,转移就业152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52个。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5%和98.89%,城乡居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据实补差”发放,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

    脱贫梦今朝终得圆
    “书记,我们家的孩子要上学,怎么报名?”“低保怎么申请”“村里成立合作社谁来管理谁来经营?”……大事小情,面对贫困农牧民的求助,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总是第一时间解决。
  一直以来,兴海县扶贫干部就似盏盏灯塔,照亮了村子产业发展、村民脱贫增收的路。在干部帮扶、村民出力的脱贫大场面中,各村社发展呈现出一系列喜人的变化,收获了累累硕果。
  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和寺规僧约,让村民更加明理、感恩、自强;2018年底,全县57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7.71万元,在全州率先完成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园林绿化等生态项目建设,让贫困群众在保护兴海的绿水青山中增加收入……
  在这场反贫困的伟大决战中,兴海县的每一个贫困户都感受到了来自党委政府的关怀,每一寸土地上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是贫困人口越来越少、贫困发生率越来越低,变化的是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获得感越来越强。
  越过了贫困的沟坎,兴海县的干部群众并没有松口气,又绷紧弦向下一个目标: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方向。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