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3-03-13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财政、金融、审计 |
海南州精心谋划农牧业工作力争取得十大新突破
一是坚持园区引领,在一区多园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园区引领、基地带动、扩大辐射的原则,多方整合资金2175万元,加大园区扶持力度,新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10个,培育牛羊繁育专业村5个,规模化养殖基地15个。其中,共和县着力打造环湖牦牛和加什科羊繁育基地,加大沙珠玉奶牛养殖及铁盖、龙羊峡为主的藏香猪、生猪、獭兔、生态蛋鸡养殖示范村建设,继续做大做强塘格木为主的塘河青稞种子示范村建设,扶持发展枸杞种植。贵德县坚持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重点打造“三河”地区奶牛养殖、饲料玉米种植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推行农区畜牧业,建立郭拉、王屯牛羊育肥专业村;开展江拉村藏香猪养殖试点工作,抓好拉德村高原型藏系羊改良繁殖工作,大力发展露天和温棚蔬菜种植、优质果品推广等产业。贵南县突出抓好草产业发展和草产品加工,带动过马营、沙沟为主的牛羊养殖基地建设,扶持塔秀、茫曲、森多为主的牛羊育肥和沙沟、茫拉为主的蚕豆种植,建立黑羊场黑藏羊繁育基地和过马营畜产品交易集散地。同德县重点发展草产业,建立河北、秀麻为主的欧拉羊、高原型牦牛养殖基地,尕巴松多饲草生产基地,扶持发展家庭育肥和联户育肥。兴海县重点打造泉曲养殖示范区,狠抓南部三乡藏羊、牦牛良种培育工程,建设河卡有机燕麦、黑青稞种植及有机肥、畜产品加工基地。同时结合南部三乡牧民进城后续产业和河谷地区小块农业优势特点,加快推进子科滩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二是坚持创新管理,在农牧业经营体制转变上取得新突破。以合作社为抓手,建立覆盖每村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并强化合作社管理,每个县选择1-2个带动能力强、作用发挥好、运行规范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进行创建,真正发挥合作社的带头引领作用。创新合作社组建模式,对地理位置相近、发展任务相同的地区和村社,整合资源,建立跨区域、跨村社合作联社,重点建设兴海县河卡五一、宁曲、上游等村藏系羊养殖合作联社,共和县黑马河加隆、大仓牦牛养殖合作联社和龙羊峡獭兔养殖合作联社,同德县河北、秀麻欧拉羊养殖合作联社,贵德县河西镇贺尔加、红岩村和河东乡周家村露天蔬菜种植合作联社,贵南、同德草产业合作联社,兴海南部三乡种羊繁育合作联社。以贵德、兴海、共和为主,成立藏香猪养殖协会和联合合作总社,实行全州统一商标、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五统一”,联合打造特色养殖品牌。完善合作社管理服务体系,州、县成立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加强对村级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坚持平台建设,在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立和完善“12316”农牧业信息平台、农牧民收入监测网络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服务性信息平台,组建各县、乡(镇)、村土地草场流转服务中心,做好宣传、登记、信息发布、咨询等工作。改革完善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组建州级农牧业专家服务团,完善“县级首席+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稳步推进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实施“1020”生态农牧业科技支撑工程,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有效整合全州农牧民技能培训资金,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重点围绕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畜产品安全、养殖产业发展、网络知识需求及经纪人、致富能手、泥瓦工、驾驶员、修理工、装载机驾驶等实用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年内完成农牧民技能培训4000人次。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按照推进生态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根据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方式、经营主体、运作模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型、基地带动型、能人带动型、科研机构带动型、联户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等示范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和扶持合作社注册创办实体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牧业生产当中的引领示范和桥梁纽带作用。
五是坚持企业带动,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扶持做强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进共富。重点扶持雪峰乳业、天露集团贵德奶牛基地、青藏有机、可可西里河卡等有机产业,以及盾安集团、健翔生态农业产业、贵南现代草业、同德岗日梅朵牦牛乳制品公司、贵德易稼源公司等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拥有品牌产品的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共和民族服饰产业、贵南县森多乡元义村藏服加工、同德县塔贤石雕及五彩藏绣、布绣嘎玛藏绣等经营企业。同时加强龙头企业申报、审批工作,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接好、带动能力强、群众受欢迎的经营企业为州级龙头企业,年内新培育龙头企业3家。
六是坚持培育特色,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土地市场流转,集中连片打造特色种植业基地。以共和县曲沟、江西沟,贵南县沙沟、茫拉沟,同德县巴沟,兴海县曲什安、大河坝沟,贵德县“三河”地区为主,重点支持旱作农业和黄河河谷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发展,大力发展冬小麦、优质青稞、小油菜、玉米、马铃薯、豆类、反季节蔬菜、枸杞和优质果品等特色产业,新培育特色种植业专业村10个,种植杂交油菜、青稞、豆类10万亩以上,薄皮核桃2000亩以上、蔬菜3万亩以上。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土地总量和利用率,实现具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先决条件。扩大特色农作物保险范围,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年内完成农作物保险60万亩。
七是坚持基础先行,在农牧区重点项目建设上要取得新突破。结合“十二五”规划,创建州级重点项目库,储备一批前景好、带动性强的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力实施好一批谋长远、打基础、增后劲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抓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畜用暖棚、草地围栏、农牧业水利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争取落实标准农田建设、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支农项目。年内新建畜用暖棚7979座,舍饲棚圈1.5万座,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000栋;全面完成计划内1604户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入住率。
八是坚持树立品牌,在农牧业品牌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本品种繁育、良种保种工程,重点培育贵德长把梨、软梨、辣椒,贵南黑藏羊,同德黄河牦牛和欧拉羊,共和环湖牦牛和加什科羊、塘河青稞,兴海河卡有机农畜产品。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布局,重点引导和培育贵德河东顺源等无公害绿色农初产品,着力打造同德有机良种牦牛繁育产业园和兴海河卡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九是坚持优化结构,在良种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立足牦牛、藏羊资源优势,实施良种扩繁,扩大同德高原牦牛、兴海高原牦牛和藏系羊、共和加什科半细毛羊和黑马河野血清牦牛以及贵南藏系羊和欧拉羊养殖规模,以贵德为主的农区发展多胎型肉羊杂交繁育项目,做大做强特色畜产品开发,提升品牌价值和畜牧业效益。年内引进野血牦牛420头,良种猪500头,优良种公羊3000只。加强县、乡、村三级良种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改良点的畜种改良技术推广机构,并充分发挥种羊场、种猪场、种牛场、冷冻供应站的作用,不断扩大良种覆盖面。
十是坚持服务基层,在农牧系统作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八推进八强化及八送八帮”和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活动要求,积极开展农牧系统形象提升工程,组织人员深入农牧区,宣传讲解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一系列强农惠农富民政策,进村入户开展社情、村情、民意调查,协调解决备耕春播生产中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建设开通海南农牧信息网,建立起以技术推广、疫病防控、农畜产品监管、生产服务、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党员培训、文化交流等为一体化的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综合信息服务站、
每个行政村有“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点
。(州农牧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