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兴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3-01-31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财政、金融、审计

海南州保障性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3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2年,海南州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带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保持了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力抓好3.11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续建任务,竣工19593套,入住10878套,分别完成省定目标的127.2%和100.9%;投资2.32亿元,实施游牧民定居、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1.15万户,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州城镇住房保障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开展。编制和修编完成了贵德县城、森多、倒淌河、子科滩等7个镇总体规划,开展了恰卜恰镇老城区、贵德县城、同德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202个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和一般村村庄规划编制,为推进全州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9.37亿元,恰卜恰城北新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贵南、兴海旧城改造及同德、贵德新城区建设和环湖四乡镇等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形成了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8.29%。四是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应用全面推行。落实各类节能补助资金458万元,完成21.58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贵南、贵德两县安装太阳能路灯192盏。全州新建建筑施工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制定了《海南州进一步加快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州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18.8%。五是玉树援建项目全面完成。经过两年零五个月的艰苦奋战,高效率、高质量提前完成了总投资3.2亿元,涉及农牧民住房、水利、交通基础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和公益项目等12大类33个项目建设任务。
存在的问题:一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多,反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及生态环保等重要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渠道单一、缺口大,致使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影响了及时入住;三是城镇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管理能力薄弱,部分县城及建制镇脏乱差、马路市场及交通秩序混乱等现象未能有效整治;四是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编制的一些规划与实际严重脱节,难以发挥对城乡建设的引领作用;五是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公平分配体制尚未有效建立,分配和后续管理有待加强;六是一些领域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步工作重点:
城镇保障性住房方面:一是抓好保障住房配套设施建设。紧盯竣工率和入住率,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配套资金争取力度,抓好水、电、路、暖、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到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确保已竣工工程及早投入使用。二要完善保障房分配管理制度。各县、各有关部门提前着手、及早安排,严格政策界限,合理界定保障范围,尽快制定完善住房分配、管理和退出办法,全面建立住房保障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住房分配公平、公正、公开。三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后续管理。大力推进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完善城镇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机制,降低管理费用,减轻困难群众的居住成本四要对2008年以来全州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及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核实未来两年各类保障房的建设任务,并编制《2014-2015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按政策规定扩大棚户区改造政策覆盖范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完成16个建制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高层次规划贵德和共和城市建设定位,全面完成125个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查、备案工作,全力推进22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规划编制和年度建设任务。二是突出城镇基础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五县城镇道路、桥梁、供排水、供暖、供气、防洪、垃圾填埋及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项目,力争全年城建投资突破30亿元,同时,继续抓好旅游景区和省国道沿线重点乡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倾力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质的风情小镇。三是突出规范管理,着力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抓好市场规范化管理,研究制定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加强对城镇道路车辆乱停乱放、闯红灯等违章行为的集中治理,进一步规范城镇交通秩序。健全城镇建设管理机构,进一步深化城镇社区建设工作,推动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城镇管理模式,规范城镇社区服务业管理。四是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牧民转移进城步伐。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取消针对农牧民和外地人口入城就业、居住的排外性政策,促进人口有序转移,提升城镇集聚人口、吸纳就业能力。把人口转移同城乡住房建设、农牧区减畜禁牧、合作组织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人口转移的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住房保障机制,调动农牧民进城的积极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