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兴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3-02-26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农业、林业、水利

2012年海南州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及存在问题 和对策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26 浏览次数: 【字体:
2012年,海南州认真落实惠民生、促消费及鼓励现代服务业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不断加快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为重点的市场建设,居民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旅游度假消费热点不断兴起,有效推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城镇消费依然强势,乡村市场逐渐趋旺。全州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亿元,同比增长16.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3.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个百分点;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亿元,同比增长16.2%。虽然乡村市场零售额所占比重为36.8%,低于城镇26.4个百分点,但由于旅游带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乡村消费潜力逐步显现出来,乡村整体消费情况比较好,增速仅低于城镇0.1个百分点,呈现出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二是批发消费不断走强,零售引领市场繁荣。2012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47亿元,同比增长13.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35亿元,同比增长16.0%。全州对个体经营户的各种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个体零售业的发展,增速高于批发业2.8个百分点,依然引领消费市场较快发展,所占比重达到72.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个百分点。三是住宿消费平稳增长,餐饮市场稳步发展。全州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15亿元,同比增长32.6%;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20.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个百分点,对海南州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四是限上贸易稳中有落,限下消费平稳增长。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增长10.3%,虽然保持了增长,但增势不强,增速回落,比上半年回落8.2个百分点。限额以下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86亿元,增长17.8%,比重占到81.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个百分点。五是地区消费协调发展,零售额总量分布不均。海南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融合,进一步拉动全州消费品市场稳步、协调发展。其中,共和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0亿元,增长16.7%;同德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2.2%;贵德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2亿元,增长17.2%;兴海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元,增长15.8%;贵南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1元,增长15.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牧区消费市场发展仍然滞后。农牧区商业网点分布不合理,部分农牧区市场服务功能较差,保障体系不健全,商品品种单一,商品质量没有保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另外生产、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和收入水平的限制也是影响农牧区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农牧民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二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缺乏后劲。城乡居民是市场的消费主体,尽管采取多项措施来刺激消费,但受城乡居民投入各种保险、住房、子女教育、增加储蓄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用于商品消费资金有限,对消费品市场有一定影响,而且地区旅游商贸发展滞后,流动人口少,市场消费后劲的不足。三是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持续走高。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一方面对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制约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支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力的扩大。四是成品油价格上涨对消费品市场的后期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带动商品价格提高。五是非商品性支出挤占商品性消费因素明显。近年来,城镇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尤其因房价的快速增长,居民购房成本大大增加,很多家庭成为银行的“负债人”,高额的还款额抑制了居民消费,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增长。
三、对策建议:一是继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收入增长和生活保障是城镇居民即期消费意愿的直接推动力,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保障与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从扩大就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落实特殊群体的配套补贴等多方面入手,拓广增收节支渠道,稳定收入持续增长,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从根本上增强消费实力。二是不断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努力促进大众消费。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人群,不断完善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通过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农畜产品的流通和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释放农牧区消费潜力,努力促进大众消费。三是大力开拓农牧区消费市场,逐步提高农牧区消费水平。继续整顿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加强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信誉水平,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商业及流通企业要积极向农牧区拓展,努力扩大农牧区消费市场,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满足农牧民消费需求,促进农牧区消费市场发展。四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完善不同层次消费品供给。目前,全州高端消费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市场品牌商品品种少,选择余地小,导致高收入群体消费向省城外流,没有在本地区产生效益。要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加快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速度,引进总部型商贸企业,更大程度地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五是稳步调整市场结构,强化市场发展趋于平衡。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统筹安排,在服从于整体的前提下,各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市场的繁荣,形成全州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