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兴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09-2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州委常委会党建专题(扩大)会议暨全州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兴海县观摩活动高效有序顺利圆满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29 浏览次数: 【字体:

    927日,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张文魁带领全州党建工作观摩团到兴海县现场观摩指导。观摩团先后到兴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四民族高级中学、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实地观摩指导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红烛”工程、电商“四动”模式、乡土人才培育孵化情况。

    每到一处,观摩团成员仔细聆听观摩点主管县级领导干部的详细讲解,深入与各观摩点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互动交流,认真观看典型经验视频,全面学习观摩党建工作中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

州委各常委,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州政协主席,州委党建办、州委组织部、州农牧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各乡镇党委书记等80余人参加观摩活动。


党建引领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塑新魂”

—— 兴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兴海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党的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深度融合。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乡风文明十大行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示范带动,乡风文明理事组、监事组和村规民约发挥作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了孟丽秀、陈肆花等一批道德模范,“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传好人、颂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传遍千家万户。从整治脏乱差入手,全面整治辖区内“八乱”问题,围绕“通、净、绿、亮、文”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补齐短板,全面刷新城乡“颜值”,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活动,全县有66个单位、21个村分别命名为省州县文明单位、省州文明村。全县“五星级文明户”7432户,我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作为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以县域为整体,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通过阵地、资源、人员整合,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红烛”教育让孩子们更有“魂”

——第四民族高级中学


    为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学校结合校园工作实际,突出党建特色推动党建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建优势,共享党建成果,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注入“红色动力”。通过开展“不忘初心、讲述教育故事”党员风采演讲比赛,展示新时代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重视教师教研能力、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拨亮“红烛”当先锋,“红烛”课程育英才,实施了“红烛”教育品牌育人社团课程,努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发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美术书法类等三大类共10余门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释放“红烛”暖人心,建立了食堂“红烛”先锋岗位。学校在食堂实行自助餐制,学生根据饭量自己盛饭、选择符合自己胃口的饭菜,倡导节约食物,杜绝浪费食物,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食堂饭菜质量,学校食堂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同时,发挥出育人的作用。“红烛”党建品牌教育,给第四民族高级中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兴海县党建特色教育事业的明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电商“四动”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 兴海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兴海县以“党建引领抓电商、力促产业助增收”为原则,全力推动县域电商发展,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委推动,破解牧区电商发展难题。兴海县委和青海日报党组共同解决农牧区电商党建领域薄弱问题,将“牦牛奶产业”定位为全县电商主打试点产业,采用代加工模式,开发主打产品“青清海牦牛奶”,为推动特色农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支部促动,打造牧区电商发展亮点。通过洽谈合作、产品推介,提出“高原电商直播第一村概念”,打造兴海电商直播带货营销体系,吸纳贫困户通过电商直播创业增收。积极建设兴海特色农畜产品专柜,立足西宁建设完成3家兴海产品展销专柜、1家兴海牦牛奶扶贫体验店,形成了“推介提名增质、直播助力上行、专柜展示营销”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发展新亮点。党员行动,夯实牧区电商发展基础。组建党员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团队,建立代办、代理、困难帮扶、职业推介等服务制度,有效做实电子商务进农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共建设完成1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31个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定期开展培训班,帮助农牧民采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服务中心共完成电子商务培训10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8人。群众心动,看到牧区电商发展希望。以“政府+企业+合作社+牧户”的方式,培育兴海县牦牛奶、兴海县牦牛肉干等电商产品,结合“电商线上总代理+地区代理+网红直播带货+私人订制”的组合销售方式,提升了农畜产品附加值及贫困户收入。目前,兴海电商已完成线上线下交易额1536.3万元,共销售牦牛奶21吨。通过打造电商扶贫体系,给农牧民带来了实质的增收效益。

 


抓党建固脱贫成果 进城农牧民实现“三增”

——兴海县乡土人才孵化中心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党建引领,多措并举,积极培育乡土人才,助推农牧民实现“三增”,推动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落地生根。着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针对移民群众文化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收创业能力弱,群众就业难、增收渠道狭窄等实际,按登记人员自身技术条件及社会需求建立乡土人才库,分设石雕工艺、宾馆服务员、维修等21个方面的服务项目,采取社会需求+服务人员自主联系的灵活方式,向社会提供各类用工服务,并依托格萨尔商业街市场资源优势,开办“兴海县格萨尔商业街地摊夜市”,为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和长治久安。加强培训增强就业能力。通过开展一系列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技能培训、自主参与其他社会培训或技能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农牧民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农牧民转变角色。年内共举办物业管理、服装设计、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技能培训班6230余人次。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中心”的综合协调能力,通过宣传引导,鼓励创业、劳务输出、增设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目前已在环卫、虫草采挖、植树造林、宾馆服务员等各领域灵活就业4501人次,创收850.09万元,稳就业313人,创收121万元,累计创收971.09万元。“夜市”各摊位平均收入为100元,每晚创收3.6万元。通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让广大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转变发展思路,带动致富积极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