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3-03-2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商贸、海关、旅游 |
海南州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海南州小额贷款公司起步较晚,目前全州只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宏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共有从业人员14人,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体运行平稳,发展速度较快。截止2012年12月,共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546万元。其中:为81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1076万元,占发放额的42.26%;为20户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220万元,占贷款发放额的47.92%;为2户个体工商户累计发放贷款250万元,占贷款发放额的9.82%。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不仅满足了各类客户群的资金需求,也为本地区“三农”经济和小微企业的稳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有限,业务开展缓慢。小额信贷公司发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是资本金,目前全州还没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愿意向小额贷款公司注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极为有限,在资金需求紧张的时候,甚至存在“无米下锅”的境地,不能满足客户的有效资金需求,严重影响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流程大多是调查、审查、发放三个环节,效仿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流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贷前详细调查,贷时跟踪审查和贷后检查的操作规范。业务人员对贷款客户进行考察主要是凭借自身经验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并没有一个科学量化的统一标准,缺乏有效的决策程序和内审机制,这就对控制信贷风险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三是部分贷款发放额度较大,资金面临集中风险。小额信贷公司的十大贷款客户中,有3户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超过了5%,而其中一家客户的法定代表是该小额贷款公司的最大出资人,属于为出资人相关联企业发放贷款,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专业的金融人才匮乏。全州小额贷款公司起步较晚,经营品种单一,各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吸引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充分,业务人员缺乏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在对贷款客户进行分析判断时,大多凭借其社会经验或“明察暗访”来了解客户的品质和还款意愿等。业务人员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金融创新意识薄弱,内控管理不完善,风险防控滞后。
三、对策建议
一是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充资本金。股东投资是小额贷款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应适法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股东数量的限制。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资金业务往来,间接地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来弥补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功能缺陷,从而满足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需求,扩大资本金实力。
二是优化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公司内控体系。小额贷款公司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积极推动产品和业务创新,促进自身做大做强。要充分利用机制灵活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创新抵押和担保方式,与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各项中间业务,拓展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
三是明确市场定位,服务目标客户。小额贷款公司要紧紧抓住正规金融渠道贷款难,大量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有利时机,明晰市场定位,坚持贷款投放“小额、分散”的原则,走差异化竞争之路,为城市低收入人群、广大农牧民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自身贷款灵活、便捷、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发各种适应当地农牧区经济发展特征和农牧户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做大市场份额,做强业务规模。
四是强化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工作人员在金融法律法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培养专门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设计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同时加强对员工职业操守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防范操作风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