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3-03-29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商贸、海关、旅游 |
海南州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农牧业占优势地位,现代高效农牧业比例较小,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工业企业规模小,三产服务业所占比例少。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大部分停留在开发和粗加工阶段,产品品牌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二是区域经济实力薄弱,项目资金缺口大。招商引资难度大,难以引进大型工业企业,城镇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缺乏高技能人才;全州区域经济总量有限,运行质量不高,各地财政自给率低,致使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配套资金缺口大,保障房项目工程延期完工,住户不能及时入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三是城镇发展存在“人才短缺”和“劳动力剩余”的矛盾。由于我州农村的生活条件、信息交流、交通、通讯、娱乐和再教育条件与城镇存在一定差距,具有高学历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而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出现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与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之间的矛盾。
四是城镇功能不健全,难以形成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聚集效应。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全州大部分城镇没有形成城镇集聚规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功能不齐全,市政建设项目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项目建设层次不高,整体效益低,聚集效应不大,影响城镇化进程。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大量城镇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土地供应及征地拆迁难度大,群众安置任务比较重,后续产业链发展滞后,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后劲不足,群众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五是规划缺乏支撑,建设管理经验不足。在各地城乡规划建设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式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规划执行率低;城镇管理力度不够,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六是农牧民进城购买商品房难度较大。国家实施草原奖补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后,农牧民进城定居意愿增多,但随着商品房开发成本的上升,进城农牧民支付全部房款确有困难,但在办理贷款时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收入证明和抵押物,银行贷款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牧民进城定居的积极心。
二、对策及建议
(一)以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动城镇化发展。一是在气候条件较好、区位优势突出的贵德、共和地区进行住房保障安置。二是依托当前实施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等,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在政府统一引导下,统建安置房,为农牧民进城集中定居提供充足房源。三是将进城落户的农牧民纳入城镇廉租房、租赁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范围,解决住房问题。四是将进城农牧民住房建设用地纳入政府保障性用地范围,实行无偿划拨。五是力争到 2015 年,全州新增住房面积21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档次品位较高、社区服务完善的住宅小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六是积极培育房地产中介市场,重点发展房地产信息咨询、经纪等中介服务,规范中介行为。七是加强物业管理,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促进城镇化发展。
(二)以开发新型产业推动城镇化发展。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发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二是按照合理有序、规模开发、综合利用、高效环保的原则,着力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牧民进城定居提供后续产业。三是开发生态农牧业,主要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着力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畜牧业生产结构,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继续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有机农牧业产业示范带。四是大力发展城郊生态农牧业,努力构建一批集现代农业经营展示、农牧业培训、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突出清洁能源利用等高原科技生态农牧业示范基地,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
(三)以实施农牧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通过建立和发展粮油生产基地、饲草料种植基地、中藏药材种植基地、牛羊肉生产基地,培育和扶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以公司+农户+基地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之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二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多元创办、市场运作”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牧业专业化、规范化生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有计划、分层次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牧民经纪人培训。三是充分利用兴海县河卡有机畜牧业、贵南县高标准规划建设草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完善和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全面启动有机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各县因地制宜,推进城镇生态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融观光型、休闲型、体验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具有乡土气息及农牧业文化内涵的生态农牧业、高效节能农牧业园区,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现代农牧业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带动效应,带动全州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就业岗位,达到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目的。
(四)以实施现代服务业推动城镇化发展。一是重点建设贵德直亥雪山旅游开发项目、龙羊峡库区关塘旅游休闲项目、沙漠草原观光旅游、藏绣歌舞文化产业开发、宗教文化旅游、星级宾馆建设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打造海南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开发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住宿、餐饮、导游、购物等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体系。二是依托各地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共和县藏文化创意园、畜产品交易、建材供应、大型综合集贸市场等建设项目和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初步建立起以物资运输、物流配送为主体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三是围绕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开展不同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便民利民、就业再就业服务,重点实施城镇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儿童福利学校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敬老院建设等项目,建立社区服务和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全民服务中心,拓展新的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