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8-12-19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商贸、海关、旅游 |
兴海县着力下好“四步棋”率先完成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
兴海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和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部署要求,结合县域实际,确定“一年全覆盖、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发展目标,着力下好“四步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57个村总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7.71万元,在全州率先完成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
下好“先手棋”,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村集体经济“破零”的重点环节。按照“省级抓统筹,州、县总负责,乡(镇)村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成立兴海县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是明确包抓责任。围绕中央、省、州委有关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县“破零”规划,划定作战区、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签订责任状;实行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制度,各成员单位年内深入联系地区检查指导64次,为联系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办实事58件;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空壳村工作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年内到所联系空壳村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共计42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6件;县委组织部积极履行抓总协调责任,认真组织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督导、考核等工作,为助推集体经济“破零”奠定了基础。
二是压实工作任务。政府各职能部门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项目谋划储备,促进项目与村集体、基金的对接;农牧、环林等部门加快农牧区集体产权确权工作,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发改、住建、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认真制定出台配套优惠政策,主动做好服务;交通、水利等部门制定农牧区交通、水利等方面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案;财政部门做好资金保障工作;金融等部门围绕金融扶贫,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形成了各方参与、齐抓共推的合力。
三是倒逼责任落实。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行业部门按照部门职责,细化措施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方法步骤、完善保障措施,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约谈”,做到工作有人抓、任务有人落实、责任有人承担,并对照责任清单,建立“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切实按照“破零”目标的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成立督导组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年内通过明察暗访、调研督导等方式,开展督查调研共计6次,逐项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以及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有效提升了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重视度,为加速推动、高位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加速剂”。
念好“稳字诀”,把坚持党建引领作为村集体经济“破零”的固本之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省州县委关于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安排部署会议精神,将党建引领作为助推存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基层党组织成为实现“破零”目标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县乡党委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不畅,村“两委”发展经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等突出问题,积极引导村党支部按照“党员+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以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为契机,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努力破解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
二是党员干部成为实现“破零”目标的“领头羊”。在深入细致学习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以全省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富能手赴海北州刚察县、海晏县进行实地观摩,着重学习集体经济运行发展的先进经验,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转变因循守旧思想,积极主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想办法、谋思路,着力突破瓶颈,凝聚起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三是关键少数成为实现“破零”目标的“生力军”。县委统一研究决定由1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10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并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24名干部担任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各相关单位立足职能落实系列扶持政策,在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形成了县级层面总负责,乡村两级抓落实,县直机关各部门全力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推动村级“破零”工程顺利完成增添了力量。
谋好“先后序”,把注重稳扎稳打作为村集体经济“破零”的长久之策。注重规划先行,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全县57个行政村先摸清了“家底”,再因村施策,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是强化摸底调研。全面摸底调查村情,核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对全县所有行政村进行分类排队,按照先易后难、示范推动的思路,从“三资”整改入手,理清各村基本情况,对全县各个行政村进行科学分类,其中一类村47个、二类村10个,为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现实依据,明确全县57个村按照2018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零”又“破万”、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不低于3万元的稳定收入、2022年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万元,50%以上行政村至少发展1个村级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的目标任务。
二是坚持因村施策。在先期已深入调研掌握全县5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县、乡党政班子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专题调研、检查指导以及召开项目协调会议等方式,按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性、利用集体资源型、推进土地经营型等十个方面研究确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类型,全面分析各村区位特点、资源类型、资产状况、制约因素、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出各村“破零”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明确提出“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转化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统筹。用好用足青海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高效利用好省财政安排贫困村每村50万元、非贫困村40万元村集体经济扶贫扶持资金,由县委、县政府统筹将23个贫困村1150万元投入共和县光伏项目,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将34个非贫困村扶持资金分别投入公司、企业、合作社等实行年底分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县级层面先后投入7239万元为51个村购置商铺62套,另外县财政整合资金774万元,其中对曲什安镇大米滩村投资370余万元,成立金黄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富民模式,对温泉乡长水村投资404万元,修建休闲娱乐景区并建设1200平方米广场一处,有力保障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选好“排头兵”,把抓好典型带动作为村集体经济“破零”的关键一招。按照“先行先试、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鼓励部分条件成熟的村先行开展工作,为其他村积累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各乡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各打各的优势牌,各走各的特色路。
一是依托区位优势型。如,子科滩镇切卜藏村充分依托赛宗山景区优势,成立曲卜藏生态惠民合作社,建成占地面积1274平方米,集餐饮、娱乐、文化展示、歌舞演艺为一体的牧家乐,年收入预计10万元,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发展特色旅游型。如,温泉乡长水村凭借温泉点地热资源禀赋,投资80万元建设1200平方米广场一处,投资324万元修建集游泳馆、露天游泳池、停车场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景区,目前已投入运行,截止目前已实现收益50万元。
三是引伸优势产业型。如,曲什安镇大米滩村成立兴海县裕民种植合作社,建立了金黄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富民模式,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闯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破冰之路”。
四是整合开发集体资源型。如,唐乃亥乡下鹿圈村积极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党员致富能手的积极性,创办了兴海县庆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总投资938.9万元,占地86.4亩的温室大棚基地,通过近三年的发展,已将该村94%的农户加入到了合作社,村“两委”牵头将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到户资金44.2万元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0万元投入该合作社,年内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4万元,为全县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