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0-05-2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商贸、海关、旅游 |
关于兴海县2019年度电子商务工作的总结
按照兴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兴海县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进展顺利,现将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投资及资金拨付情况
兴海县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2500万,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总投资500万元,用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建设,此项目于2018年12月与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承包合同,开始实施建设,首批项目专项资金已拨付于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149.694万元,具体使用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电商及物流站点、培训体系建设,财政已到位专项资金剩余85.506万元;第二阶段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有500万为中期绩效评估通过后拨付),用于兴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整体实施与运营,2019年6月与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承包合同,开始实施建设,首批项目专项资金已拨付于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450万元,具体使用于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农畜产品开发及上行体系、培训体系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剩余1050万元。
二、2019年度项目目标
到2019年底,建成兴海县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向全县范围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建成7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针对57个行政村(含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15个电商服务点,提高全县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在西宁租赁建成兴海县省县物流周转中心,开辟1条“西宁-兴海”省县物流专线,2条乡村物流专线:县城-唐乃亥乡-曲什安镇-中铁乡-龙藏乡、县城-温泉乡2条乡村物流专线;搭建完成“兴海县本土电商平台”,完成适销电商产品上架,实现平台正常运营;基本建成县乡(镇)培训体系,计划培训有关人员700人次。
三、项目进展总体情况
自2018年12月起,我县启动兴海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第一阶段建设任务,项目开展至2019年11月,我县已建设完成省县物流周转中心、省县物流专线、乡村物流专线,并已具备运营条件,已启动电商三级服务体系、三级物流体系、培训体系、产品标准化体系、农畜产品营销及上行体系建设。
截至11月,已初步建设完成兴海电商产品营销上行体系,线上线下已完成电商交易额637.468万元;已完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7个乡镇电商物流联合服务站,24个村级电商物流联合服务网点建设工作,共建设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31个,全县电商物流服务体系覆盖率超50%;建成兴海县省县物流周转中心,开辟1条“西宁—兴海电商”,并实现上线运营;已完成电商理论及实操培训共6期14次,共计培训相关人员812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0人次;已研发设计13款包装,并开发完成具有SC标准化认证的电商产品10款;已完成兴海县电子商务公共区域品牌的设计与注册申请,主要针对“兴海兴”、“大非川”、“大非川古城”三个商标名称进行注册,目前商标部分类别已通过国家商标局审核。
四、工作亮点及成效
1.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名增质力拓销路
为有效解决农牧区民俗风情、产品特色、区域定位同质化问题,我县根据县域特色,共提交注册“兴海兴”、“大非川”、“大非川古城”三个区域公共品牌,以“品牌择优、冠名试销、提名增质”为思路,遴选适销商标,打造电商区域公共品牌营销体系,实现一品牌多品类上行,提升县域及县名知名度,有效助推电商发展,实现产品上行体系有效拓展。
同时在区域公共品牌营销体系未建立之前,以“商标共享、力助上行”为原则,利用项目实施企业“青清海”品牌商标,开展商品试销模式,设置区域公共品牌准入体系,与有潜力的企业及合作社施行“政府+企业+合作社”品牌共享机制,甄选优质产品,统一标牌线上线下销售,有效助推了县域标准化升级及上行销售,为区域公共品牌营销体系助力县域农畜产品上行,提供了资源、奠定了销路。
2.主销产品带效应,拉动产品助上行
综合我县农畜产品上行难问题,我县以“产品择优、优品主销、效应联动、差异竞争”的方式,增加产业附加值输出,以主打产品,带动县内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品经济效应提升。经市场及目标客户需求分析,针对县域主销产品定位和选择,特以“差异化竞争”为原则,我县特以“奶产业”为县域主打产业,现已开发出3款标准化电商产品。产品开发过程中,本着“产品在开发、销路在拓展”共举的原则,为牦牛奶产品探索多区域销售路径,兴海纯牦牛奶系列产品,已于本年度11月上市,以“政府+供货商+区域代理+销售商”的思路,利用报商联盟、北京产品专柜、上海合作商、宁波合作商、成都合作商等,在全国全面上市推介。
同时依托县域公共区域品牌营销体系,推进主打产业与整体畜牧业融合发展,以“多元设计+民族特色”为原则,针对主打产品及县域农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重塑县域农畜产品识别度,推动主打产业带动区域特色产品上行,打造农畜产品上行新模式。截至目前我县已于与雪峰乳业签订牦牛奶及牦牛酸奶代加工协议,原材料采用兴海县牦牛奶,协议总金额3000万元。
3.探索商品代加工,助推产业上层级
兴海县地处国家三江源核心保护区,畜牧业资源丰富,但产品结构类别比较单一,主要产品以畜牧业制品、农业制品为主,拓区域销路产品品类稀缺,是掣肘我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我县大多产品基本无SC认证,直接导致产品推广难,进不了商超,只能满足县域内自需,致使农畜产品上行难。为解决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适销面窄、上行难、生产能力落后、无标准化工厂等问题,我县特以“材料原产地+产品标准化+产品代加工”为思路,以代加工的模式,助推产业上层级、力促农畜产品上行。
依据县内农牧业结构,以“地方政府+项目实施企业+合作社+牧户”的方式,利用本线原材料与生产商开展产品代加工合作,开发县域自有电商产品,为有销解决产品适销问题提供对策。为提升县域牦牛原材料销售价格及畜牧业附加值,我县已由政府牵头,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与青海香三江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牦牛肉干代加工协议,成功开发出“兴海县牦牛肉干”6款单品及1款大礼包,其中生产所用牦牛原料均为县域牧户及合作社提供,并于2019年青洽会期间与上海万顺优品签订1亿元订单包销供货协议,目前已开始销售首拼350万订单,有效实现农畜产品上行初期目标,为有效突破生产落后桎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4.规划园区统资源,整合物流强基础
为强化电商物流基础,节约快递物流成本,实现快递物流集约化发展,集中化管理,我县将“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服务中心”更名为“兴海县快递物流园”,由县政府确定选址,配套资金及用地,由承办企业牵头,建立兴海电商快递物流园区,将县域物流快递整合进快递物流园,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物流基础。针对农产品上下行,施行兴海县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企业联席工作会议机制,加强物流标准化及品牌建设,实现仓储、货运、配送等各个环节集中管理、集中收发货、集约式发展、集约化布局,提高物流效率,有力支撑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的实施。现园区选址已确定,物流园主体结构已设计完成,预计明年施工建设。
5.探索扶贫新机制,致力电商助脱贫
为将电子商务和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探索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新模式,结合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我县特以“地方政府+项目实施企业+合作社+牧户”、“县域原材料+代加工+扶贫增收”的方式,推进电商专项扶贫工作。由政府牵头,项目实施企业,已开展兴海鲜虫草原产地销售、兴海黄蘑姑收购、兴海草莓帮扶上行、兴海原材料牦牛肉干及牦牛奶代加工开发等专项扶贫工作。其中牦牛肉干及牦牛奶系列产品,所用原材料均为我县合作社及贫困户提供,且收购价格高于平均市场价格,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牦牛奶滞销等问题,有效的提升了牦牛产业附加值及贫困户收入。
同时项目实施企业与兴海县“华天池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研发设计出兴海县电商扶贫产品“兴海县纯手工牦牛酸奶”,利用青报业电子商务社群营销系统开展酸奶销售工作,帮助华天池所帮扶的贫困户增收。截至2019年11月,我县已在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址确定11个电商物流联合服务村级站点,同时与农行开展合作,将农行“惠农通”引入部分贫困村网点,可为贫困村站点负责人提供200元的底薪,进而增加贫困村站点负责人收入,提升站点负责人经营积极性,发挥电商物流站点长远效益,更好地为贫困户提供服务。
6.网红扶贫公益节,直播带货助上行
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民族非遗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等互联网平台和媒体机构,发起的“微光益”大型文化、农特扶贫活动,存进农特产品销售、非遗文化与现代电子商务无缝对接,帮助县域脱贫致富,在项目承办企业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的积极争取下,201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微光益”将走进大美青海,开展首届“青清海,中国红”青海牦牛产业网红公益扶贫轰动,助力兴海县产业发展及脱贫致富。届时青海报业发行物流有限公司、青海报业电商物流联盟、四川一马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承办单位,邀请国内知名网红5-10人,以网红直播为推手,展示、推广、宣传兴海农特产品,促进县域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兴海电商销售节日品牌,促进农畜产品上行。
兴海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9年12月31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