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8-12-0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扶贫路上盛开的格桑花
2018年7月26日清晨,阳光灿烂,又是一个艳阳天,卫计局财务室的拉毛吉喜笑颜开,原来今天一大早她的“亲戚”多杰太来看她了,几年来总是她主动去看望这位“亲戚”,而今天却是 “亲戚”第一次手捧哈达来看她,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拉毛吉是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一名普通干部,2016年,卫计局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温泉乡赛什塘村,拉毛吉的结对帮扶对象正是多杰太。多杰太所在的赛什塘村是一个贫困村,地处兴海县东南部距县城约7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群众生产以牧为主。这个山沟里的小村庄,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群众科学文化欠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群众生活普遍困难。
多杰太家中五口人,妻子才让拉尕,还有三个孩子,最大的8 岁,最小的1岁。第一次去多杰太家,他家里虽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通过聊天,拉毛吉了解到,这位90后小伙儿是赛什塘村的“上门女婿”,因入赘前村里的草场已划分完毕,所以他既没有草场,也没有牛羊。妻子体弱多病,儿女尚未成年,家里的生计全靠多杰太一人打零工维持。在牧区没有草场,没有牛羊,文化水平不高,思路不活,这样的家庭怎能脱贫?拉毛吉在回来的路上显得有些惆怅。她深深为多杰太家感到担忧,三个孩子慢慢长大,上学、生活急需用钱,找不到赚钱的门路,一家人就靠多杰太在家门口打些零工,这样下去维持生计也是难事啊。
多次走访后,拉毛吉与多杰太已经很熟悉了,她发现多杰太虽然没有文化,但很勤快,能吃苦。他也主动要求拉毛吉帮他找点活干,以此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人的生活。 “扶贫先扶智”,拉毛吉深知作为他们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她不仅要宣传扶贫政策,更要鼓励结对帮扶对象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回到县上后,她打听到县藏医院施工现场缺小工,于是她立马去找施工老板,推荐多杰太去工地干活,2016年多杰太打工结束,拉毛吉去他家串门时,他兴奋的告诉拉毛吉,工地的活他干得很顺手了,干了一个多月就挣了4000多元,“只要有活干,家里就有生活希望”他的这一席话,让拉毛吉一阵欣喜和感动,凭借自己的努力脱贫,这不正是扶贫的初衷吗? 与多杰太交流时,拉毛吉都会鼓励他树立脱贫的信心,现实再困难,但办法始终比困难多,何况现在国家有这么大的脱贫决心和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何愁摘不掉贫困户这顶穷帽子!
以后的日子里,拉毛吉随时了解掌握并给多杰太传递扶贫信息,找寻适合多杰太又能“赚钱”的活儿给他干。每到节假日,买些生活用品和水果去看看这家“亲戚”。两年多来,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多杰太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长期这样打零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有一技之长或有一个固定的收入,这个小家才会稳固起来。2018年5月,“兴海阳光政务”有一条简讯让她眼前一亮,海南州第四高级中学(兴海县)招收保育员和保安,多杰太和妻子的条件都可以报名,这不是大好的机缘吗?她迫不期及的拿起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多杰太。接下来的日子她陪同多杰太夫妇去教育局报名,详细了解招收程序,四处找人为多杰太夫妇做考试前的培训,一遍又一遍的查找问题,一遍又一遍的模拟演练,细节到考试的着装,终于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多杰太和妻子顺利通过了考试,双双成为了海南州第四高级中学后勤工作人员,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接到录用通知的多杰太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一大早拿着藏族人最尊贵的哈达来给拉毛吉报喜,并口口声声说:“你就是我家真正的阿姐拉毛”( 阿姐拉毛在藏语里是女神姐姐的意思),听到这样的称呼拉毛吉格外高兴,这就是故事最初的一幕。
对藏族群众而言,格桑花象征着幸福与吉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扶贫路上拉毛吉化作了一株盛开的格桑花,为多杰太一家送去了幸福的芳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