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7-03-2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卫生、体育 |
兴海县倾力打造“六类课堂” 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
针对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等问题,兴海县不断强化问题导向,按照党性教育和基本能力并重的教育培训要求,立足牧区实际,采取“课堂+基地+网络+实践”的方式,创新打造“六类课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助推了“三基”建设上水平。
打造“理论课堂”,筑牢思想固根基。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党性锻炼主渠道作用,坚持把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针对不同班次确定不同的党性教育形式和目标要求,科学设置党性锻炼、理论武装、现场体验等“党性教育单元”,并将全国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作为生动教材,纳入到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中,力求深学、勤悟、践行,从而为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夯实了理论基础,筑牢了思想根基。
打造“基地课堂”,不忘初心铸党性。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在用好用活现有廉政教育基地、党建工作示范点等本土特色基地上做文章,有效拓展党性教育培训内容,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提供更为广泛和生动的教学平台和实践场所。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积极开展“读一次入党誓词、讲一个廉政故事、听一场主题党课”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同时,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培训,使党员干部从思想和灵魂深处受到警示和触动,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廉洁从政,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打造“数字课堂”,拓宽渠道全覆盖。充分利用青海党员干部教育网、现代远程教育网、海南党建网、兴海政务网等信息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等教育培训的同时,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及时更新发布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领导讲话、政策法规、党建动态等内容,为广大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不断拓展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设置政治理论、时事热点、精准扶贫、领导能力、思想文化、职业素养等必修选修专题,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
打造“夜间课堂”,破解矛盾开良方。针对党员干部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这一实际问题,紧紧围绕增强党性和提高素质两大重点,积极拓展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覆盖面,特别是结合地区实际,开办了“干部夜校”“夜间课堂”,让白天忙于工作的党员干部静下心来,学深悟透,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白天带着课题和问题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问需问计于民;夜间选修党性教育、政策法规、藏语口语等课程,全方位提升基本能力。同时,开办“学员论坛”进行集体交流研讨,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打造“实践课堂”,增强实效提能力。把教室课堂前移到产业园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产业示范点,邀请科技人员、“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等进行现场培训,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培训实效,特别是为机关党员干部充分汲取蕴藏在群众中的创新智慧和创造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积极选拔培养业务精、作风正、讲得好的农牧民“土专家”,作为“农牧民大讲堂”的讲解骨干,同时,邀请部分设施农业大棚蔬菜、中藏药材种植、野血牦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头人,积极创办“田间课堂”“草原培训班”,让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教,增强了农牧民党员培训的吸引力,彰显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流动课堂”,送学上门接地气。为切实解决农牧民党员培训人员难集中、时间难统一、效果难保证等突出问题,有效整合涉农部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678”流动服务室主阵地,就近开展理论授课、政策宣讲、科普宣传、技能培训等;结合“三下乡”“农牧民大讲堂”等活动,组织现场观摩学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奋发有为、争创一流。同时,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司法调解等服务资源延伸到“678”流动服务室,进行现场办公,采取立即办、承诺办、协调办等多种措施,面对面服务群众,最大限度保证农牧民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办上事、办成事,从而也为农牧区党员教育培训注入了新活力,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充分赞许。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