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13-04-1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综合政务 |
海南州六个结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海南州坚持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文化繁荣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培育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结合文体活动打造节庆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共和县民族服饰文化博览会、共和县恰卜恰H1沙漠汽车拉力赛、共和县青海湖杯传统射箭邀请赛、共和县传统“拉泽恰日”节暨拉伊会、兴海县虫草文化与赛马节、贵德县梨花节、贵德县“六月神会”、贵德县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会、贵德县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贵德县国际攀岩赛等地方节庆活动品牌。积极争取这些活动列入全省乃至国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取得国家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的支持。并通过自治州建政60周年庆典活动,精心策划,将一系列民俗、体育、展会活动串联起来,形成定位准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节庆活动格局。
二是结合艺术创作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加快州民族歌舞团以文成公主进藏为题材的大型民族服饰剧目《千里和缘》的创作进度,将该剧打造为恰卜恰高原旅游休闲不夜城的主要支撑项目。充分发挥全州专业剧团文艺创作人员集聚优势,激励和引导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州旅游景区景点特点,量身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演艺节目和实景演出,让四海宾客了解、欣赏和接受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三是结合历史古迹保护打造旅游景点。积极开发贵德县古城、玉皇阁及城隍庙、珍珠寺、乜纳寺、尕让千户庄园和共和县德吉塘班禅大师纪念塔、仰化寺、新寺、当家寺,兴海县赛宗圣山,同德县宗日遗址、石藏寺,贵南县直亥圣山、鲁仓寺等古建筑、古遗址的历史文化旅游。充分挖掘文成公主、格尔东赞大臣、赞普赤热巴尖、三世达赖喇嘛、十世班禅等与海南历史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和唐蕃古道、吐谷浑等文化,全面展示海南历史的沧桑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脉络,以产业和经济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文化,创新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做到“古为今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是结合传统手工艺传承打造旅游商品。大力扶持 “藏绣”、“石雕”、“木雕”、毛制工艺、皮制工艺等海南传统工艺,开发相应的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海南文化旅游商品体系。积极鼓励广大民间手工技艺艺人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大胆创新,在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的同时,注入时代元素,打造符合游客口味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重点抓好共和县藏饰生产展销基地建设、贵德县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共和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贵南县藏绣产业园、同德县石雕产业园、共和县岭国服饰城等一批文化旅游商品生产龙头性园区建设,整合全州文化优势资源向文化产业园聚集。
五是结合传统饮食文化开发打造旅游特色餐饮。加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开发,在开发利用中加以保护传承,加大对从事传统特色饮食文化企业和传承人的支持力度,鼓励研究、挖掘、开发、创新传统特色饮食文化,带动旅游消费。
六是结合“非遗”保护项目提升文化旅游层次。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3A级以上景区的配套设施,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开发措施。对海南藏族“拉伊”、弹唱、尚尤则柔、唱经调、“岭卓”、卓舞等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和原生态展示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提升,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推向旅游市场;对贵南藏绣、“彩粉坛城”、石雕、木雕、砖雕、酥油花、民族服饰制作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注重保持原有技艺工序和技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内容创新,制作生产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使丰富的民间“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海南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